中国学生的“减负”历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5月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而且据统计,自1985年以来,中央政府共下达过49次“减负令”。如此“重锤”之下,却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校内减下来,校外加上去,补习班的迅猛发展增加了中小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1.学生作业减不下来家长“陪读”压力增大
在经历了小升初的“题海战”后,就读湖南省某实验中学的小江原以为可以松口气了,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锤。“放假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做作业。”13岁的他叹气道,“我整个寒假都没出去玩,和爸妈走亲戚拜年都带着作业。”
小江的书包里有厚厚一本夹着各项作业的文件夹,仅英语一项就有阅读理解30篇、完形填空30篇、听力10篇、作文5篇,而且还要背下七年级下学期所有的英语单词,做七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练习作业。
因为担心小江学习跟不上,小江的妈妈余女士还给他报了语、数、外的培训班。“我也知道儿子辛苦,但大环境就是这样。”余女士说,孩子班上的同学大多都参加了寒假补习班。
除了孩子写作业苦,家长陪他们写作业也苦。
今年初,女儿在读四年级的韩女士从单位辞职了,专心陪读。“刚生她那几年,老人帮着带孩子,我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也挺过来了。”韩女士说,女儿上小学后,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还要做手抄报和电子相册。上了一天班,回家吃过晚饭,韩女士要陪女儿写作业到晚上10时多,第二天上班哈欠连天。身心疲惫的她和丈夫商量后,咬牙辞职了。
“陪孩子写作业比上班还累。”韩女士说,有时一道数学题她讲了四五遍,女儿还搞不懂,她就来火了,凶得女儿直哭,她又去哄女儿,让女儿擦干眼泪继续学。
最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阿凡题”发布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报告——《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根据其线上近亿名注册用户、线下近百家实体店的用户调研数据,中小学生每天写家庭作业需花费2.82个小时。此外,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78%的家长每天陪孩子写作业,75.79%的家庭曾因“写作业”发生亲子矛盾。
2.各类“杯赛”陆续离场但是培训仍在继续
今年2月底,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将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语文、数学等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3月18日原本是2018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赛的举办时间,但南昌一些家长带孩子到考点时发现,考试取消了;“华杯赛”是被业内认为含金量较高的奥数竞赛,而原定于3月10日举办的“华杯赛”决赛也暂缓举行;在上海,“中环杯”“小机灵杯”“亚太杯”和“走美杯”是家长心目中的奥数“四大杯赛”,目前也均已停办……
不过,各种“杯赛”虽然取消或暂停,但相关培训并没有停止。
“不管怎么变,多学总是不吃亏的。虽然禁赛,但机构‘换枪头\’的速度很快,跟风快。”上海一位家长说,“例如,现在国家提倡古文、艺术、书法,培训机构马上就开出相应的提高班、拓展班。而且,没有‘杯赛\’成绩作为依据,面试在小升初的权重上升,培训机构适时推出面试指导,同样能把家长粘住。”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培训机构谋求转型。南昌的一家培训机构表示,将围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开发教学内容,通过举办阅读节、艺术节、创客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演说、艺术和科技发明技能,促进中小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卢敏放东方IC资料3月28日,在香港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蒙牛乳业(02319.HK)总裁兼执行董事卢敏放表示,蒙牛2018年的销售收入“一定会达到双位数增长”,同时,公司不排除并购的可能性,至于在哪些业务上进行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