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张家川新闻 > 正文

扫描“关山文艺矩阵”

来源:天水日报 2017-11-27 09:28   https://www.yybnet.net/

关山,因其有历史上著名的关隘而得名,它横亘于张家川东北,绵延百里,是古丝绸之路上扼陕甘交通的要道,历史上无数的文学艺术家以关山为题,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如今随着历史的变迁,关山虽不似古代那般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它悠久的历史文化依旧对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产生着深远地影响。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持续挖掘关山文化底韵,推动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关山文艺矩阵”。

□本报记者胡晓宜何慧娟

11月22日晚8时,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影视中心大剧院,电影《小儿锦》播放厅内座无虚席。

伴随着一段纪录片的回忆,一张张珍贵历史照片叠影的背景下,中共陇东南地区地下党组织领导人之一、张家川区党组织特派员沈遐熙出现在电影屏幕,台下观众迅疾被带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危机的历史岁月。剧情高潮迭起,台下观众掌声潮涌。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仍沉浸在动人的电影中久久不肯离去。

“前辈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如今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的奉献与牺牲。”看完电影之后,一位回族老爷爷热泪盈眶地说,他从小就听父母常说革命时期先烈们用小儿锦传递情报的故事,如今看到《小儿锦》电影,才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2、关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独特的张家川文学现象。

“浩荡大关山,美丽张家川。”这是张家川县面向全国征集的旅游形象宣传语中的一句。在张家川文坛,用手中的笔赞美家乡的人大有人在。而千百年来,以陇山(关山古称陇山)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便一直盛行不衰,为古诗词和古音乐创作拓宽了空间,提供了新的领域。“陇山意象”也不断丰富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元素。

在《厚积薄发的张家川文学创作——新时期天水文学之张家川现象综述》一文中,张家川土生土长的小说家杨来江说:于中国而言,甘肃是个穷地方;于甘肃而言,张家川亦是个穷地方;对一个穷困县而言,要想把某些事情做到极致的好,则是难上加难。但穷困有穷困的骨节,落后有落后的气象,经济的落后并不代表精神上的穷困,显然,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张家川文学就为这一骨节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张家川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文学必然成为这个回族自治县向外界宣传的一个新的模本和标杆。

事实亦是如此。2015年,第五届黄河文学奖落幕,张家川就有5人获奖,其中杨逍的中篇小说《天黑请回家》获得二等奖,洪玮的长篇小说《红颜罪》获得青年奖,李彦周的短篇小说《少年与草场》、川宇的散文诗集《向北的路》和李继宗的诗歌《忧思录》获得优秀奖,这在甘肃文坛实属奇迹,实现了多年来该奖项县属作家数额之最,成为甘肃文坛热议的现象之一。

2015年9月,沉寂多年的张家川文学爱好者马丑子又一次吹响了关山文学笔会的号角。9月20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关山文学笔会暨首届古丝绸之路民间陶文化节”在张家川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县文广局、县文联的大力协助下圆满落幕,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文史专家和新闻媒体共聚一堂,进行文学交流和古陶观赏。

2015年10月,由县文联策划的《关山文丛》出版发行,入选了李彦周的中短篇小说集《刀》、杨来江的中短篇小说集《天黑请回家》、窦小龙的诗集《画远方》、杨少华的诗集《毗邻关山》和王永红的散文集《关山红叶》,一经出版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而《关山文艺》(内刊)作为张家川县第一份由官方创办的文学刊物,目前也已出版了19期,共计482篇(组)200余万字,成为聚集全县文学爱好者的平台和培育文学新人不断成长的沃土。

著名作家、天水市作家协会主席王若冰针对此现象说,近年来张家川县文学创作成绩斐然,不仅把张家川,而且把天水市的文学创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信在未来几年中,张家川能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1、红色题材电影《小儿锦》,再现关山历史风云。

据了解,电影《小儿锦》根据中共陇东南地区地下党组织领导人之一、张家川区党组织特派员沈遐熙同志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以著名的关山(固关)战役为背景,以沈遐熙先生在张家川地区的革命活动为主线,全力呈现张家川地区回汉共产党员为关山战役所做的前期准备,以及为清水县(包括张家川在内)的解放而斗争的革命故事。

“小儿锦”简称小经或消经,是回族聚居区群众运用阿拉伯字母书写汉语的一种书写文字,特殊时期曾作为地下党传递情报的一种手段。今年8月,电影《小儿锦》在沈遐熙曾生活和开展地下工作的张家川县恭门镇幺磨湾村开拍。拍摄期间先后转场张家川县恭门镇、闫家乡、马鹿镇、大阳镇及天水南宅子,该剧除一号反派人物杜旭东外,其他参演人员由导演组在张家川等县区挑选招募进入剧组。

如果说电影《小儿锦》讲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故事,那么纪录片《陇坂纪事》则是从各个方面将张家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记录了下来。

《陇坂纪事》是张家川县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一档人文类专题栏目,该系列文化专题共有八集,包括:《青铜碎片上的涅槃》、《泥巴的记忆》、《古道关驿颂德碑》、《张骞走过的路》、《张家川清真美食“十三花”》、《回族美食连五蒸土鸡》、《奇特的文史密码小儿锦》、《艺术人生的至高境界》,每集时长9分多钟。整部纪录片以文化视觉全方位解读了张家川县辉煌的古代历史、纵深的社会文明、淳朴的民俗文化传统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张家川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丰富,各文化类型遗址遍布全县境内,从商周至春秋战国,先秦部族在张家川至少有620年的历史,尤其是马家塬战国墓地考古发现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揭开了秦戎文化历史的断档。作为一个张家川人,我很愿意竭尽全力纪录自己的故乡变迁。”张家川县广播电视台台长李玉明如是说。

此外,由张家川县青年作家杨来江、李彦周二人专职合力创作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关山魂》剧本也已于2014年完成初稿,此剧系张家川县全力打造的首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该剧的创作和拍摄,对进一步繁荣古丝绸之路,活跃张家川商贸流通,促进全县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婉转浪漫的“花儿”,及荡气回肠的舞蹈史诗《关山月》,让辽阔的关山更加充满想象……

“花儿”,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在张家川县流传已久,尤其是在2014年被评为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河里的石头翻三番,水小着翻了个两番。我一回娘家转三天,想你着转了个两天……”10月底,张家川县文化馆馆员毛丽丽和张家川镇中学音乐教师马小军二人组合演唱的张家川“花儿”风格歌曲《河里的石头翻三番》,作为甘肃省代表队的参赛曲目之一,在第十五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大赛中喜获铜奖。去年11月份,由张家川县文化馆创编的花儿联唱《对花》,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电视歌舞汇演合唱类金奖。

2015年7月,在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大赛中,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选送的少儿回族舞蹈《明天我要上学了》荣获少儿展演金奖——“小荷之星”奖。这是张家川县少儿舞蹈在全国舞蹈展演中第一次获此殊荣,也是全省入围的4个作品中唯一荣获展演金奖——“小荷之星”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小儿锦》的主题曲《花儿唱响艳阳天》也是以极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张家川"花儿"为基本音乐元素,引出威武雄壮的战斗进行曲,通过男女混声合唱、轮唱,着力表现张家川地下斗争错综复杂、回汉儿女团结奋斗,血洒关山、硝烟滚滚、英勇悲壮的感人场面。

说起“花儿”,就不得不提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关山月》,作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重头文化戏,《关山月》是对中国非物质遗产“花儿”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张家川花儿走向海内外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反映了张家川回族从清朝末年流落关山脚下到今天建成幸福家园的百余年发展史,更突出了“回汉团结一心、共建和谐家园”的主题。全剧自始至终用舞台艺术再现了张家川回族群众对共产党深厚的感恩情和回汉民族间浓浓的兄弟情,是回族群众发自内心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真诚歌唱。

“从2005年我们便开始到乡镇搜集、挖掘会唱‘花儿\’的老艺人,把他们唱的曲调都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理。截止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200多首‘花儿\’曲子,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花儿\’人才数据库,包含全县几百名‘花儿\’歌手。”采访中,张家川县文化馆馆长李霞说,在张家川县除了有“花儿”外,还有“付川小曲”、“田湾小曲”等多种原生态音乐表现形式,接下来他们还要进一步搜集整理,使张家川县的地域文化艺术更系统、更完整。

4、东汉摩崖石刻《河峪颂》、《关陇古道·影像1936》等文化遗产传承民族记忆。

初冬。时值小雪。恭门镇河峪村。

记者一行参观了摩崖石刻《河峪颂》,此为东汉桓帝和平元年(150年)刻造,刊于坐北朝南的石壁上。据张家川县博物馆馆长谢安珍介绍,东汉《河峪颂》是关陇古道上的一通珍宝,隶书正则,比成县《西峡颂》早21年,二者被一些学者称作甘肃摩崖“南北二颂”。这一石刻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提升了关陇古道的文化内涵,也有利于挖掘丝绸之路关陇段蕴含的一带一路精神。

一直以来,《河峪颂》淹没在荒草乱石之间,因地处关山深处,交通不便,历代金石文献均阙遗不载。近年来,全县不断加大《河峪颂》的保护、弘扬力度,在挖掘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历史内涵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河峪颂》于2016年被甘肃省政府核定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张家川,还有一位刚刚入围全国“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一度被作家朋友称为“张家川的著名羊皮贩子和非著名诗人”的人物马丑子,他历经二十余年的坎坷,将破旧的瓦砾,沾满泥渍的陶罐带回来,并给他们安了家,这个家就是古丝绸之路云鼎陶文化陈列馆。

据介绍,该馆占地800平方米,集收藏、保护、研究、开发为一体,涵括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以及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多个朝代的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18000多件。

“人一辈子很短,总要留点什么在这世上,而文化是能够一代代永久传承下去的。”马丑子说。

2016年6月,以“影像丝路·神奇天水”为主题的“影像丝绸之路——天水摄影双年展”在天水举行。应展会组委会邀请,由张家川县选送的美国传教士克劳德·莱荣·毕敬士于1936年5月途径张家川时,拍摄的74幅珍贵影像同时入列摄影主题展。毕敬士先生1936年在张家川及关山周边所拍摄的这些珍贵影像版权属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后经张家川县多方努力,向该馆购买了这些照片,并获准在“天水摄影双年展”上使用,目的是通过影展的方式,再现那个时期关陇古道张家川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

历史是根,文化为魂。作为已经将根深深地扎在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关陇大地上的文化品牌,短短几年时间,“关山文艺矩阵”已经展现出它的非凡魅力。此番采访时间虽然不长,但感慨良多。就在结束采访返程途中,记者脑海中还在想参观汉碑时看到的一条山路,那条无数双脚印叠加起来的关陇古道遗迹,如今已长满草木,即便在寒冷的冬日,也不显得萧瑟,依然呈现着它顽强的生命力。

而这,不正象征着张家川“关山文艺矩阵”明媚的明天?

新闻推荐

正确总结成绩 全面改进问题切实提高张家川县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中共张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 马筱宁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培训,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能力和法制工作水平逐年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转...

张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扫描“关山文艺矩阵”)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