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水 今日清水 今日秦安 今日甘谷 今日武山 今日张家川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今日武山 > 正文

全国造林绿化劳模漆建忠:献身榆林绿染沙

来源:榆林日报 2020-03-12 05:51   https://www.yybnet.net/

上世纪70年代,漆建忠为人工飞播做准备(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马露露

漆建忠1936年10月16日出生在甘肃省武山县滩歌乡漆家村的一户农民家庭,靠助学金完成了中学到大学的学业。1964年,西北农林科学院成立陕西省治沙研究所,28岁的他怀着一颗感恩祖国培养的心来到榆林,这一干就是40年。

漆建忠身上有许多荣誉:1978年他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论文《飞播治沙》获科学大会奖;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林业科技贡献奖”。他生前曾说过:“我仅仅做了身为科技人员应该做的工作,但党和人民给了我太多的荣誉。”朴实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他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品质,2016年7月15日漆建忠去世,享年80岁。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致力于治沙研究的科研人不平凡的人生。

蹲守沙地 打造治沙样板

上世纪60年代的榆林,风沙肆虐,沙进人退,而且并无成熟的治沙经验可循。漆建忠等科技工作者来到榆林沙区的第一项任务是对毛乌素沙漠风沙危害、沙区群众与风沙作斗争的方法进行调研。1964年冬季到1965年春季,漆建忠在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每天步行50—70华里,共考察了壕赖沙、乌讨害沙、锦界沙、红石壳沙、小纪汗北沙、五十里沙、高墩沙、金鸡沙等沙区。经过调研,他们对“榆林沙漠是外来沙”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同时总结了群众防沙治沙的经验,如障蔽固沙、前挡后拉、削平沙丘、植树造林与种草固沙相结合、引水拉沙造田、营造农田防护林网等。

1965年,根据当时的省农林科学院在全省不同类型区设立农业十大样板决定,漆建忠负责《长城沿线风沙区综合治理样板》项目。该项目的样板区设在榆阳区牛家梁农场所属的海流滩分场和薛家庙滩国营分场。当时他们17人组成一个科研组,背着铺盖下农村蹲点。主要食物就是糠,不吃肚子饿,吃到嘴里又咽不下。有时天气太热,常有人因体力不支晕倒在田间,被群众拉到树下,喝口水休息一下,起来再继续劳动。漆建忠意识到,要尽快改变样板区的生活生产环境,首先得让农民吃饱肚子。针对当时畜缺草、地缺肥的状况,科研人员建议在沙荒地种植沙打旺,但农民觉得“种草有什么用,撒一把糜子算了”。最终,漆建忠赶着牛架上犁亲自去种,选了一块沙荒地,一半撒了糜子,另一半种草。结果,糜子当年每亩收获9公斤,而沙打旺当年长到10—17厘米,第二年长到1米高,20多亩沙打旺解决了生产队5头牛、8头驴、65只羊和5头猪的饲草来源,还供给邻村53头牛度荒的饲草。很快,各生产队主动上门买种,请求帮忙种沙打旺,样板区的8个生产队和农场分场因此都解决了牲口饲草和耕地的绿肥压青问题。到1967年,漆建忠他们在样板区总结出了“障蔽造林”“前挡后拉”“开壕栽柳”“围井造林”“乔灌草结合”“小网格窄林带”“环滩林”和“引水拉沙造田”等多种治沙技术和造林经验,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吃风饮沙 驯服流动沙丘

1974年,漆建忠被分配到红石峡治沙试验站从事生物治沙试验工作,承担的第一个科研任务是“榆林沙荒大面积植树造林扩大试验”。他主要负责对固沙灌木的研究,对花棒、踏郎、沙木蓼、紫穗槐、白柠条等12种灌木、半灌木进行直播、植苗、扦插试验。经过5年研究,为直播造林提供了7个植物种,为植苗造林提供了7个植物种,为扦插造林提供了4个植物种,同时开展了沙丘地育苗。其他项目也接踵而来,有“沙丘风蚀规律观测”“榆林沙区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地适树研究”“针叶树引种试验”“沙拐枣、梭梭直播试验”等。定位观测沙丘移动规律,实际测定沙丘各部位风蚀沙埋的过程及变量,为人工造林及大型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漆建忠根据榆林沙区分布的4种类型沙丘,每3米设置一根测杆,一般情况下每5天测定一次,风力6级以上时每次都需观测。

为了掌握沙在风力作用下的沙粒运动方式及沙粒不同粒径运动速度,尤其是遇到大风天,更要跟踪沙粒的活动,对不同粒径的沙粒进行标色以便辨认测定。漆建忠经过10年连续观测,共积累数据10万多个,总结出榆林毛乌素沙地风沙移动规律,为沙区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公路防沙、水库防沙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人工造林成活率由50%提高到80%以上。群众都说,治沙试验站造林成活率高,是在大风时给风沙“磕头”(科研人员趴在沙面测定标杆风蚀沙埋数据)换来的,是漆建忠等科研人员掌握了风沙移动规律后,提高了造林技术得来的结果。

1974年,农林部、水电部下达“榆林流动沙地飞机播种造林试验”,由中、省、地、县级11个单位集全国科研、教学、设计、生产管理29名科研人员组成协作组进行攻关,历时8年,共播种造林13.45万亩。协作组分工开展12个专题研究,专题是根据飞播各环节关键技术而设立,从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着手选择飞播适宜树种。从气候、风雨变化规律选择飞播期,为掌握飞播作业技术,飞播期间,每天早晨六点飞机从机场起飞前,地勤人员必须要赶到飞播区。飞播区均设置在远沙、大沙沙漠腹地,他们每天要走10多公里沙丘路,沙地温差变化很大,协作组成员每天早穿皮袄午穿汗衫,啃着干馍喝凉水,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与风沙搏斗。老天不负苦心人,飞播造林4至8年后的保存面积率达24.4%—54.4%。专家们的评议是:在流动沙地进行多学科系统研究飞机播种造林技术,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我国飞播史上是少有的,在国外尚未见到有关报道,为我国飞播治沙谱写了新篇章。飞播治沙试验结束后,漆建忠等人又进行了5年中间试验,造林保存率达50%—78%。1988年飞播造林治沙在榆林毛乌素沙地正式投入开展,完成了试验—中试—生产的全过程。

榆林流动沙地飞播治沙成功后,内蒙古、宁夏、辽宁等地的沙区纷纷派人前来学习,或邀请科技组派人前往指导。当时的林业部治沙办在榆林举办了沙区飞播造林种草学习班,有13个省(区)派人参加,共42人,漆建忠是学习班的主讲老师之一。

治沙无悔 唯对家人有愧

漆建忠由于治沙贡献突出,获得不少荣誉,但他对家人却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他的妻子在劳动中眼睛受伤,四处求医问药,但漆建忠由于负责飞播后续观测记载和管理,工作正在紧要关头,无法回家。当时,飞播区发生古毒蛾危害,成片的飞播幼苗被虫子吃掉。为保证飞播试验正常开展,漆建忠带领工人每两人一组,一人背着机动喷雾机,另一人拉着30米长的喷管,在沙面来回跑,给受害幼苗喷药。时值盛夏,沙面温度高达36摄氏度,热得连口罩都戴不住,再加上时常起风,药剂直往鼻子里钻。经过20多天的连续杀虫,虫害被控制住了,飞播种下的草木保住了,可参加杀虫的人中轻度中毒3人、中度中毒2人、严重中毒1人,漆建忠也中度中毒。3个月后,当漆建忠回到家时,妻子的眼睛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已有一只视物不清。妻子既要挣工分还要赡养老人、照看3个孩子,在最需要他的时候未能守护在她身边,漆建忠既心疼又愧疚。

从1974年到2000年的27年中,漆建忠共主持大小科研、推广课题4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奖8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出版了《中国飞播治沙》一书,参与编写了多部专著。2000年,64岁的漆建忠因体力不支,再也跑不动沙梁才正式退休。

榆林人民在与黄沙对抗几十年后,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在实现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一生致力于治沙研究的漆建忠功不可没,他矢志不移的治沙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新闻推荐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记武山县桦林镇寨子村高列香家庭

□本报记者余碧波即使生活充满了坎坷,但绝不等不靠不服输。这句话形容武山县桦林镇寨子村高列香最合适不过了,生活...

武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全国造林绿化劳模漆建忠:献身榆林绿染沙)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