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欣桐
武山县四门镇松树村因村里山梁上两棵百年松树而得名,可如今的松树村却因豆角而远近闻名。8月31日,接连下了近一周雨的天气突然放晴,记者来到松树村,但见成片成片郁郁葱葱的豆角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翠绿、喜人。
“我以前在西安打工,看到村民们开始种豆角,还能卖好价钱,我也就开始种植豆角,从最早的种半亩地发展到今年的2亩多地,我的收入也是越来越好,今年仅豆角净收入1万多元。”正在自家田里摘豆角的录顺吉笑着对记者说。就在记者想要去别的田地采访时,前面路口围着的一堆人挡住了去路,记者凑上前去,原来是豆角收购商正在和村民们进行豆角交易,有过秤的、有装车的,好不热闹。“松树村架豆王因生长在高海拔的阴湿地区,豆角的品质很好,深受人们喜爱。我今天准备装一车架豆王销往西安、郑州、兰州等地。”正在忙着装车的收购商李晓东对记者这样说。松树村村主任录喜全告诉记者,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是收豆角的高峰时间,最多时会有20多个收购商来收购豆角。因为松树村的豆角为晚熟且错峰上市,价格自然看涨,村民们自是喜出望外。
松树村辖12个自然村,平均海拔1536米,属于高海拔二阴山区,种植以小麦、冬油菜等传统作物为主,是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四门镇党委、政府以脱贫攻坚为抓手,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宣传县委、县政府富民产业培育奖补政策,引导群众种植豆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把四门西梁两年三熟模式延伸到南部二阴山区。通过开展技术指导、物资扶持、领导包抓等方式,正茬豆角种植面积450亩,复种豆角100亩,平均每户贫困户种植2亩以上。武山县网信办主任张弘彦告诉记者,今年全县计划种植豆角5万亩,从当前产量和销售情况测算,预计全年豆角产量将达到10万吨,产值达2.5亿元,贫困户户均增收在45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文洁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量残次蔬菜和蔬菜加工处理时产生的叶、根、茎和果实等成为了尾菜。尾菜被随意倾倒和堆积在田间地头、沟渠里、道路旁,腐烂变质...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