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武山新闻 > 正文

她们,留守家园

来源:天水日报 2013-05-12 08:36   https://www.yybnet.net/

“每天早上六点钟一过就起床了,这么多年来,睡过懒觉的日子屈指可数。”3月12日,武山县四门镇尧儿村村民录红红对记者说。

今年45岁的录红红和丈夫结婚已有24个年头。在他们第二个孩子一岁半时,丈夫就去外地打工了。从此,照顾老人、孩子、种田的责任就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每个夜晚,她要给嗷嗷待哺地孩子起来喂奶,虽然早上困地睁不开眼,但还得挣扎着起来给大的孩子做早饭。在农忙之际,她不得不把孩子抱到地里,她种地,孩子就在一边玩。等她种完地后,孩子浑身脏得像泥猴一样。最让她难过的是,每次孩子感冒生病,好多次是在三更半夜,她摸黑村前村后地找大夫;通常孩子难受地哭,她在一旁难过地哭。因村子地势偏僻,中间还有一条小河,每次给地里背种子、施肥、拉麦子等重活压得她气都喘不过来。曾经多少次她想着把丈夫叫回来,但又一想起贫困的家庭需要丈夫在外挣钱补贴,只好又断了这个念头,自己咬牙一个人撑着。录红红说,多年来,每逢过年丈夫回家后,才是她们全家最开心的日子。孩子觉得他们有爸爸了,她也觉得自己有了依靠,不高兴时还可以给丈夫发发火。在此之前,连给丈夫发火她都觉得是一种奢望。她说:“丈夫在的日子才像个家。”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从二十岁一直守到四十多岁,丈夫在外打了二十多年的工,她在家当了二十多年的留守妇女。现在丈夫又去打工了,她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等到一家人每天都能够在一起。

尧儿村的留守妇女不止录红红一个,她所在的村里,80%以上的男劳力外出到宝鸡、兰州、上海等地打工,村子里几乎都是像她一样的留守妇女。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土地涌入城市,通过务工换取比种田更丰厚的报酬。然而,随之也形成了一支独特的“中国式留守”妇女留在老家,独自承担耕种、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等多重重担。

据2012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课题报告称,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是压在留守妇女头上的“三座大山”。一位长期研究中国留守人口的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留守妇女的数量之大、承受负担之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少见的。”而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相比,留守妇女的心理状态与精神负担,更容易被忽视。她们不得不在“更好的经济收入”和“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做取舍。

天水市妇联2012年《天水市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显示,天水市留守妇女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综合素质较低,发展能力较弱。从受教育情况看,初中及其以下学历者占大多数,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教育。二是劳动强度较大,身体健康受损。在丈夫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妇女既要承担农活,又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子女,劳动强度明显增加,超负荷的劳动量让留守妇女人未老身先衰。三是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下降。由于丈夫长年在外,留守妇女精神负担明显加重,安全感下降。8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丈夫,还害怕流言蜚语。四是教育力不从心,孩子缺少关爱。调查发现,90%以上的留守妇女表示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孩子的养育仅仅停留在照顾好吃饭穿衣,教育子女能力较差已成为留守妇女最为愧疚和担忧的事情。同时,由于丈夫长期外出务工,家庭角色缺位,孩子缺少父爱,部分孩子有自卑心理。五是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针对留守妇女侵权案件,妇联组织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留守妇女遇到婚姻危机,丈夫出现婚外情,不再赡养老人,养育孩子时,因其远在外地,妇联组织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为留守妇女维权。

走进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一排排崭新、整齐的小二楼矗立在马路边。推开大门,扑入眼帘的是每家每户干干净净的院落和宽敞明亮的房屋。

孙集村的任婷婷今年只有24岁,但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和公公常年在外打工,平常她和婆婆两人在家操持家务,耕田种地。

任婷婷说,她早上一般6:30就起床了,先送女儿上幼儿园,再回家照顾九个月大的儿子。家里还有10多亩地,种了小麦和菜籽。以前,丈夫和公公一般都是快过年时,工地停工之后才回家。最近几年,家里的情况有了好转,6月份农忙时,丈夫和公公也能回来帮忙收割麦子,在家忙上十天半个月,等麦子收完之后,两人就又出门了。农忙时节,她和婆婆就能轻松很多。

记者问任婷婷,是想让丈夫在家种地呢,还是外出打工?任女士肯定地回答记者,外出打工。任女士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们村新农村建设新盖的房屋,买房子再加上装修花费将近20万元。公公和丈夫一年在外打工能挣回四、五万元,20万元就得丈夫和公公打四、五年工才能挣回来。而且两个孩子的花销也大,女儿上幼儿园,一年的花费大约是3000多元钱,儿子一个月的奶粉钱也要500元。任女士说,孩子去年冬天有一次感冒,在市内某医院治疗了一星期,就花了5000多元。如果她的丈夫和公公不出去打工,仅靠在家种地,连家里的正常花销都难以支撑。

任婷婷初中毕业后,曾在北京和上海打过工,她说自己十分喜欢都市生活。没结婚之前,她也曾设想过婚后和老公、孩子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但她自从2008年结婚,2010年生了孩子之后,为了照看孩子,只能在家留守。任婷婷说,刚开始留守时,她也不习惯,盼着丈夫早些回来。慢慢地,当思念变成一种习惯之后,也就顺其自然了。隔上三五天,她会给丈夫打个电话,问个平安。只盼望着丈夫和公公在外面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她和婆婆在家也就安心了。

除了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也是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据《天水市农村留守妇女社会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妇女的“孤独”情绪最显著,63.2%的留守妇女经常感到孤独。这种“孤独”的感觉不仅是留守本身的苦楚情绪,也反映出她们独自承担家庭责任的压力。

孙集村32岁的万雄霞,在家除了照顾读小学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外,还要一个人种三亩多的地。万女士说,她婆婆在世的时候,家里家外都能帮点忙,自己也感觉轻松一点。2011年,她婆婆得了癌症,为给婆婆看病,花了十多万元,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婆婆的生命。新农村建设的房子需要钱,欠的债也需要还,所以丈夫得长年累月去外地打工挣钱。自婆婆去世后,孩子需要她带,地里的活需要她干。她感觉自己一天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有时她去地里劳动,就把孩子放在邻居家。最让她难受的是,女儿知道爸爸去外地打工,从来不问。倒是刚刚学会说话的儿子时不时得哭闹着向她要爸爸,她只能让儿子在电话里听听丈夫的声音。

孙集村支书孙永合告诉记者,孙集村有473户2620人,光留守妇女就有1400多人。每年三月份,年轻的男劳力外出打工后,村里就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农忙之际,地里干活的都是清一色的妇女。村里谁家有个紧急事,有时连个年轻力壮的男劳力都找不到。村里最热闹的就是过年时,男人们都回家了,村里随处都能听到大人和孩子们的欢笑声。

尧儿村的董玉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她不仅种田种地照顾两个孩子,还开了一个酿醋作坊。她说:“希望自己能多干一些,这样丈夫就可以少出去一些时日。”

采访中,众多留守妇女告诉记者,她们身体劳累是小事情,但最主要的是她们整天提心吊胆,生怕丈夫在外打工出事。

……

自上古时代,伏羲和女娲结合繁衍了人类,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模态存在了几千年。被人们熟知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一方面说明孟姜女对封建制度的反抗;一方面更是说明孟姜女对丈夫、对家庭的依赖。婚姻家庭是指一夫一妻制形成以来的个体婚姻和个体家庭。在一个家庭中,家庭角色缺位,势必会影响家庭生活。

据了解,为解决留守妇女的实际困难,我国不少留守妇女集中的农村都成立了互助组。目前,各地已建立留守妇女互助组22万多个,为这一群体提供生产、心理、教子和就业等帮助和服务。天水市已建成留守妇女阳光家园69所(省级示范点42所),为了让留守妇女在生产发展上形成互助,加快创业致富。市妇联2012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和辅导讲座20余场,培训农村留守妇女1千多人次,帮助农村留守妇女解决技术难题60多个,80%以上的留守妇女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各村涌现出各类女能手、科技示范户。与此同时,全国妇联开展的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项目也向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留守妇女倾斜。

虽然国家和政府以及各地出台的政策解决了留守妇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但在记者采访中,留守妇女对丈夫期盼的眼神和挂念之情,孩子们对父亲的想念之情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当记者问,如果村里或是离村近一点的地方可以挣到钱的话,还希望丈夫去外地打工吗?接受采访的妇女都坚定地说:“肯定不会。”

天水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分析说,留守妇女产生的根源是中国长期城乡二元分割的发展模式决定的,是广大的农民为了家庭更好地获得经济收入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和牺牲。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变长期城乡二元分割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实现具有层级的城镇化,使乡村夫妻能够以家庭模式完成城镇化进程,夫妻能够共同参与到有酬劳动中去。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才能把外出务工的人吸引回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留守难问题。

她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妇女。

现实粉碎了她们的梦想,为了孩子她们不得不留在乡村,忍受“牛郎织女”的分居生活。

离别,从最初的难过,慢慢变成一种习惯……

据天水市妇联2012年《天水市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统计,天水市现有外出务工人员43.6万人,全市共有50岁以下农村留守妇女约30万人。而这些留守妇女中普遍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低,发展能力较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日前,记者走进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和武山县四门镇尧儿村,听村里的留守妇女讲述她们的故事。

□本报记者余碧波

新闻推荐

武山新增4家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本报讯近年来,武山县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服务促进等措施,在全县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日前,武山县宏飞商贸有限...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她们,留守家园)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