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何辉
【本报讯】“十一五”初始之际,武山县描画了一个充满希翼的蓝图;“十一五”末,这张蓝图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吊塔林立的项目建设……
五年来,武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政策、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难得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5·12”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力拼博、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以来最好最快的时期。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明显加快,三大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和四大流域综合开发实现新的突破,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蔬菜、洋芋、养殖等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天水祁连山水泥异地改造项目通过省上审批,温泉钼矿详勘步伐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商贸活力进一步增强,建成了渭北综合市场、洛门金鑫物流园区等“五大五小”市场,商贸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快速提升,出口创汇名列全市前茅。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景区基础条件大幅改善,成功打造了石窟文化、休闲度假和绿色生态三大旅游品牌。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基础建设强势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五年来,该县共争取实施各类项目1351项,总投资103亿元。以“北扩东延”为重点,全面实施大城区建设战略,新建了渭北、火车站两大新区,启动了武山大道建设,实施了一批市政设施工程,城区面积由3.2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以改造扩建、基础配套、市场开发、产业培育为依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6%,洛门、滩歌、鸳鸯3镇被列入关中—天水经济区重点建设的百强镇。以实施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项目为抓手,打造了滩歌黑池殿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农村示范村和推进村,全县78%的行政村实现了巷道水泥化。持续加强城乡基础建设,天定高速公路武山段建成通车,洛礼二级公路启动建设,新建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194条807公里,实现了县内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日臻完善。五年来,该县维修改造校舍12.2万平方米,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上线人数五年翻了一番,县职校升格为县职业中专,晋升为省级重点。卫生基础不断夯实,县医院、中医院住院楼基本建成,15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改扩建,新建村卫生室57所,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特色文化大县建设加快推进,水帘洞文物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农家书屋344个。“武山旋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山被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实施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成功创建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毋容置疑,五年来坚实的足迹给武山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1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4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2.7%;大口径财政收入1.67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4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是2006年的5.8倍,年均增长4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370元和3250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2.2倍和2倍,年均增长17.1%和14.5%。
新闻推荐
□记者张树平【本报讯】7月27日,市委书记马世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柴金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杨维俊等市党政军领导来到武山县68077部队和68075部队,开展“军事日...
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