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升
当人人争说“地球村”的时候,对于许多人来说,地球上最远的路,可能不是去往某个大城市,或某个国家,即便从地球的东边走到西边,或从北边走到南边,搭上飞机,也不过半天一天的航程。如果这些人正好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那么,对他们来说,地球上最远的路,很可能不是绕地球转一圈,而是回到偏处一隅的老家。多次转机转车后,从理论上,你已经到达目的地了,那个县,那个乡镇,乃至那个村庄,可是,距离你最终要到达的那个院落,面前的这条漫漫山路,所需时间和气力,也不会比此前的千里迢迢少多少。因为,通往目的地最后的这段路是要一步步走回去的。
这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许多埋汰乡村的“段子”,即便是八零后九零后都还言犹在耳,所有关于乡村的段子中,必然有一条是涉及交通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是这样一句话:交通基本靠走。其实,这并非埋汰,而是陈述了一种事实,凡是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谁能没有切身感受呢,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千百年来以农业立国的国度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与乡村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于是,乡村的路,几乎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牵挂。
具体的事情还得具体说。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读小学的。学校离家大约十里路,中间隔着两条黄土沟,一条漫长的羊肠小道,每天往返两个来回,加起来四十里路,一半时间在路上,一半时间在学校。上中学时在县城,二十里路,门前是河,过了河,一半是山路,一半是慢坡路,不通车,一周回家取一次干粮,都得一步步走下来。村里极个别的人家有自行车,去一趟县城,一半山路,自行车骑着人走,一半平路,人骑着自行车走,遇到雨天雪天,土路泥泞,则要扛着自行车,靠两只脚走下来。村里人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路上了,打水的路上,打柴火的路上,运肥收庄稼的路上,赶集的路上,走亲戚的路上。交通基本靠走,不是甩着双手轻松走路,所有的重物都得靠体力,背上,扛上。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参加工作后,按说离家也就一百多里路,可是要回一趟家却是千难万难的。每天只发一趟班车,从我所在的城市发往邻省的一个城市,回家时是始发站,发车时间是固定的,春节前后,即使没有座位,也能挤上去,三四十人的车厢往往承载七八十人,这都不算什么。摇摇晃晃几个小时后,从公路边下车,离家还有二十多里山路,这就得靠自己两只脚走了。这也没有什么,返回单位时,就相当麻烦了。早早地出发,上午十时许,步行到公路边等车,最幸运的时候,半小时一小时后,班车过来了,司机也会停车上人。比较差的时候,往往等到下午四五点,班车才摇晃着过来,车厢虽然挤满了人,只要司机肯将车停下来,已经不错了。最倒霉的是,在寒风中,从上午等到下午,班车终于来了,司机却不停车,原来慢腾腾的班车,此时,加足马力,呼啸而过。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回家去,明天再来等车吧。那个时候,运输公司是国营的,不用考虑什么经济效益,要看司机此时此地的心情,拉你或不拉你,司机拥有绝对的权力。
乡村的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上世纪末。此后,我虽不曾回老家,但传回的信息说,老家可以通行农用车了。这仍然让我感到巨大的惊异和兴奋。我曾经乘坐帆布篷的那种北京吉普回过老家,但那是在一年之中极个别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到,要全年通车,无异于做梦。那时候,经常去乡村考察,天南地北的乡村去过不少。有一次,去我刚参加工作时曾去过的村庄,我已经做好了跋涉一天山路的心理准备,因为先前来时,就是将车停在乡上,步行一天才到的。而这次,不但将车直接开到了村上,还开到了那家人的家门口。这是个别情况,还是普遍现象?这,引起了我的警觉。这时,也正是国家花大力气搞“村村通”工程的时候。许多自然条件稍好的村庄,确实通车了。但我想,恐怕也只限于给自然条件较好的村庄通车了,最多只能给自然条件较差,但是人口较为集中的村庄通车。那么,自然条件很差的村庄呢,永远不可能通车。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错误的,我为我的判断错误而额手称庆。此后,我去过一个村庄,那是一个自然村,只有四五户人家,距离所在的乡镇有好几十里山路,与所在的行政村也隔着十几里山路,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土特产,但普通轿车却可以开进村里,开到每家每户门前,而且都是质量不错的硬化路面。此后,我去过的村庄,哪怕有多么偏僻,基本也是这样。我们单位的帮扶点在天水清水县的关山村,真正的大山深处,真正的偏僻村庄,但一条宽宽的硬化道路,将整个村庄与周边地区连接起来,从而也与广阔的世界连为一体。前一段时间,我去过清水县的所有乡镇,去过许多村庄,即便比关山村还偏远的村庄,都是可以通车的。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全省全国范围的普遍现象。这几年,我去过真正是“地无一分平”的黔东南黔西南地区,去过让人惊悚数千年的蜀道周边地区,去过太行山地区,去过新疆和青藏高原的很多地区,去过本省许多向来号称交通不便的地区,让我万分欣喜的是,只要是你想去的村庄,必然有一条硬化道路相通。
近几十年中国乡村最大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要我自己说,所有的都在变化,也都重要,但最大最重要的变化是: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座座小山村不再是偏僻、闭塞和落后的代名词,道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延展了人的生存半径,正是一条条连通外界的乡村道路,使得一个个村庄与整个国家一样,也奔驰在通往美好未来的征程中。
新闻推荐
本报麦积讯【通讯员姚苗何彤彤】为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9月16日,由...
清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