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轩辕谷
轩辕黄帝像
轩辕桥
清水轩辕黄帝祭祀典礼
轩辕祠
轩辕黄帝在我国古史系统中被列为“五帝”之首,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关于黄帝的出生地和初居地,历来说法不一。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甘肃也有轩辕故里。这里所说的轩辕故里,是指轩辕氏出生或从母亲氏族分离出来的地方。关于轩辕氏出生地说法很多,本文只是一种说法。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清凌
1
轩辕氏族或部落的存在是历史事实。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轩辕氏打头,写出了中国历史的首章——《五帝本纪》。但数千年尤其是近代以来,人们对于轩辕黄帝的历史真实性,如同对伏羲等的认识一样,总是不清晰,甚至持有怀疑的态度,可对于中国姓氏文化所传递的历史遗传信息一般是肯定的。
姓和氏的确定分合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宋人郑樵对此讲得十分清楚,他说:夏、商、周三代以前,姓和氏本是两个概念,男子称氏,妇女称姓。氏是分别贵贱的,贵人有氏,贱人只有名而没有氏。三代以后姓和氏合成了一个概念。五帝以前没有“帝”这种称号,国家统治者不以国为号,而只以人的名字为称号,所谓无怀氏、葛天氏、伏羲氏、燧人氏等,都是这种叫法。到了神农氏、轩辕氏时代,他们虽然叫炎帝、黄帝,但仍然以名为氏,不以国为称号。
郑樵的这段精彩论述,说明在中国姓氏文化史上,有姓氏分而为二、合而为一的演变过程。然而,历史上绝无有姓氏而没有相应人群实体的现象。某一人群的存在是姓氏由此产生的前提。据此,黄帝25子,其得姓者14人,为12姓:姬、酉、祁、己、滕、葴(zhēn)、任、荀、僖、姞、嬛、依,衍生出来的新姓氏就更多了,很多姓氏至今仍然存在。它们在文献记载或口头流传中没有其他的来源或出处,均同轩辕氏一脉相承。追本溯源,这不就确切无疑地证实了轩辕氏的历史存在吗?反过来说,以上姓氏离开轩辕黄帝,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轩辕氏不仅有姓氏文化在流传,还有系统的族谱或世系。按照司马迁《史记》及《史记索隐》的记载,黄帝的儿子有玄嚣青阳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帝喾)。高辛生挚及放勋(帝尧)。帝尧生丹朱。玄嚣弟昌意。昌意生高阳(颛顼)。高阳生穷蝉。玄嚣、昌意为黄帝正妃嫘祖所生。一说玄嚣青阳为玄嚣、青阳两人,为次妃方雷氏所生。黄帝诸子留名者还有彤鱼氏所生夷鼓、嫫母所生苍林等。这一谱系也强有力地说明,黄帝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不是神话虚构。
2
轩辕氏出生于今甘肃清水县。这一观点,不仅在古代,而且在当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认同。
关于轩辕故里的传说很多,甘肃清水县的证据则更具体、清晰和有力,因而说服力更强。说它具体,是因为“清水说”只强调了轩辕氏出生或从母亲氏族分裂出来于今甘肃清水县,并不认为轩辕氏族的所有活动都发生在这里。说它清晰有力,是因为这一说法有公信度很高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考古资料和今人研究成果的支撑。
《国语》记载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历代学者一般认为少典是一个部落名或部落首领的称号。有蟜氏也是部族的名字。姬、姜为两条水名,后又演变成姓氏。“成而异德”的“成”,指成长、成功,并不指出生地。少典氏生黄、炎的“生”,古代学者早就将它解释为“本所生出”,即繁衍出的后裔、子孙的意思,而不是像今人理解的父子关系。这一解释是十分准确的。
最早说出轩辕黄帝出生地的古书,是西汉学者焦赣的《焦氏易林》。他在该书中多次提到黄帝出生地的事。他说:“黄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意为黄帝出生在伏羲故里。这里战火刀兵波及不到,有利于人们居住生活。如果把上文中“伏羲之宇”的“宇”理解为伏羲故里,而清水在远古时代也属于伏羲故里范围内;伏羲出生于成纪,这一说法学界较少争议,而多认可,这不佐证了与成纪相距只有几十里地的清水县,正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吗?
晋人皇甫谧(215~283年)的《帝王世纪》已经散佚了。宋朝人李昉等编的《太平御览》所引该书遗文,有一则是对轩辕氏出生地的说法,意思是说,黄帝为有熊氏,他是少典氏的子孙,姓姬,母亲名叫附宝。附宝和炎帝母都是有蟜氏的女儿——有蟜氏世代与少典氏通婚。当神农氏统治的末年,少典氏又娶了有蟜氏的女儿附宝。附宝怀孕黄帝之前,遇到祥瑞的天象,她见有强烈的电光绕过北斗枢星,映照大野,感应自身。此后,附宝怀孕,25个月后在寿丘生下了黄帝。黄帝从小在姬水边长大,便以姬为姓。
《帝王世纪》的另一遗文有寿丘“在鲁东门外六里”的说法。但宋以后人多持怀疑态度。究其原因,一种可能是这句话在《帝王世纪》原本中压根就没有;另一种可能是即使原书有这样的说法,宋以后人开始怀疑它的可靠性,多不认同,因此不再引用。这一看法的转变,源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该书“渭水”下有一段话说:“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皇甫谧云生寿丘,丘在鲁东门北。未知孰是也。”意为十六国时姚秦的族人、南安郡(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的姚瞻认为黄帝出生于天水,出生地就在上邽城东七十里的轩辕谷。姚瞻是十六国后秦姚氏统治者的同族,其生平事迹已无可考,大致与郦道元相前后,他同皇甫谧生活的时代相距也不太远;又皇甫谧是地道的平民书生,姚瞻有割据政权的背景,因此,姚瞻的耳闻可能会比长于学而短于识的皇甫谧更加广泛、可靠。至少说出了另一种可能连皇甫谧也未曾听闻的传说。
郦道元提出轩辕氏的出生地在天水郡上邽县城东70里。北魏天水郡属秦州,上邽是天水郡的一个县。据地方志和一些全国性地理书记载,上邽城东偏北清水县有“轩辕谷”,其资料来源,或许是《水经注》,更有可能是得之于当地的民间传说。清水的轩辕谷,至今群山环绕,流水潺潺,遗迹明灭,可仰可攀,是一处极为神秘和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说明清水“轩辕谷”是轩辕氏出生地的传说,郦道元记述有自,汉魏传说不虚。
3
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缺略,可以由传说来补充。传说是文字发明以前人类历史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传播形式。即使在今天,关于黄帝氏族发祥于渭水上游、清水一带的民间传说,仍然能够为弥补文献和考古成果的不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甘肃清水县,千百年来代代相沿地流传着轩辕氏出生于清水轩辕谷的动人故事。许多遗迹,旧貌宛然,历历可见,是这里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轩辕镇(今清水县城),轩辕谷(在今清水县山门镇三皇沟村)等。轩辕谷有一条山间小河,叫做轩辕溪。谷中有一座小山,看起来不是十分高峻,但它的名气极大,就是古籍中常见的轩辕丘。轩辕丘下建有轩辕庙。在今清水上邽乡李崖村邽山山腰,还有一孔窑洞,传说叫做轩辕窑,是轩辕氏母子居住过的地方。这些遗迹的名称、故事,都是借民间口碑一代代传下来的。县内发现的30多处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又从另一个角度有力地支撑了这些传说的历史背景和真实性。
清水县还流传着轩辕鼓、舞,其架构、道具、舞姿等都是今人改编创作的,但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又同轩辕黄帝有着密切的联系。
鼓是远古先民主要的乐器之一。在传说中人们把鼓的发明归功于轩辕黄帝。相传黄帝有个大臣叫常先,有一天,常先在空心树杈上晾晒牛皮而忘记了收取,牛皮经过长时间的曝晒后收缩,紧紧地裹住了空心树杈,用手拍,用木棒敲,都能发出强大的咚咚声,惊走周围的禽兽。于是,人们受到启发,就用陶泥、牛皮制作出了乐器陶鼓,后来又制造出了各式的木质牛羊皮鼓,并将它应用到娱乐、庆典、宗教和行军作战等场合。
关于轩辕黄帝发明造鼓的故事,还有一个版本的传说。据《山海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上有野兽,形状如牛,深青色,无角,只有一只脚,出入水能刮起风、扬起雨。它的光如日月,声似雷鸣,名叫夔。黄帝捕到它,用其皮做鼓,用“雷兽”的骨头敲击,声音能传到五百里以远,以此威震天下。
清水县的先民根据这些历史传说,编排出了特色鲜明的轩辕鼓舞,代代相传,不断改进,现今的“清水轩辕鼓舞”就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由136个演员、3面大鼓、64名女鼓手、20面平鼓、12面大钋(pō)、4面大锣、24杆轩辕旗组成。按照编制者的创意,大、中、小三种鼓象征轩辕黄帝“观天”“理地”“治民”,天、地、人和谐相处。4面大锣和12面大钋则寄托着人们祈求四季平安、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鼓舞》寓意深刻,阵容庞大,气势恢弘,巧妙地将远古传说同时代精神风貌相结合,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吸引力,这也是文化部命名清水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原因之一。
“清水轩辕鼓舞”将传统艺术同现代表演技术糅合起来,继承吸收了清水民间世代流传的鼓点韵律和舞蹈语言,通过简洁明快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和形式,表现了黄帝开国、拓疆、创新、发展,赢得天下统一,万邦和睦,百姓安乐的历史文化内涵,寓意深刻,表演精湛,深受群众喜爱。
由于文字在轩辕时代尚没有成熟和广泛应用,也由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在当时仅仅是开了个头,因而眼下虽然反映五千年以前中国历史文化面貌的考古资料相当丰富,可是能够直接同轩辕黄帝等远古历史人物挂钩的资料却是极为匮乏。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用历史学类比的方法,以大地湾、天水师赵村等附近的相关考古资料来推测轩辕黄帝在清水时期的一些经济文化情景。
轩辕黄帝(氏族)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他(们)的足迹遍布于中国的东西南北。所有轩辕氏活动过的地方都有资格称作“轩辕故里”。甘肃清水县只是轩辕氏最早从少典氏族中分离出来,并曾在此地区为其活动场所,它也是轩辕故里。
新闻推荐
天水市和清水县上榜 甘肃省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公布
本报讯【记者辛闻】4月18日,甘肃省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启动会在嘉峪关市召开。会议以实地观摩、交流发言等形式贯彻落...
清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清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