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经验】玄头村的花椒红了
本报记者 牛彦君
清水人的“母亲河”是牛头河,而牛头河的源头在风景秀美、山峦叠翠的山门镇玄头村附近。
从远处看,玄头村位于隆起的高台上,与周围相对隔绝,若不是一条绵延盘旋的崭新公路,几成“孤岛”。
时进初伏,记者走进了这个山村,发现满村的花椒红了,成排的“别墅”建起来了,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通往外界的班车每天都有……
路通了,出行方便了
“现在,骑摩托车就可到山顶看云海。”山门镇党委书记韩勇在一处叫观景台的宽敞地方停下来,指着群山中的云雾,高兴地介绍。
“没这条路之前,我们这里实在是很艰苦,现在好了,它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富裕。”韩勇说的这条路,其实并不单单是玄头村的通村路,它是一条打通清水县山门镇至玄头村连接麦积区元龙镇底川村的公路,全长42公里。
从村部留下来的老照片中记者看到,多年前,玄头村唯一一条连接外界的道路是土路,坡陡弯急,路幅狭窄,路基脆弱,若遇阴雨天气,外边进不来,里边出不去。
村民们也曾自发修过路,但始终畅通不起来。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收入单一,全村贫困率为100%。
双联行动开始后,省交通运输厅联系玄头村。在了解到村民之苦、村庄之困后,厅里制订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并多方汇报,积极争取,一条总投资2520万元、全长42公里的道路项目落地了。
工程于2012年9月21日开工建设,于2014年初竣工投入使用,并开通了元龙镇—玄头村—县城的对开班线车,沿途新建班车停靠点9处,解决了沿途10个村3000多名群众乘车出行的难题。
“路通了,更是方便了群众看病和农产品运输。”玄头村党支部书记张长喜说。
花椒红了,群众笑了
玄头村地处渭河北岸,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气温较高,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山门镇党委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宣传动员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花椒、核桃为主的林果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2012年春季,在原有700亩优质挂果花椒园的基础上,高标准、集中连片规划新建500亩花椒园,栽植花椒1.5万株。秋季又规划新建核桃园500亩,使全村林果面积达到1700亩,实现“人均2亩园、收入上万元”的目标。
同时,双联干部帮助村里制定出台管理办法,与栽植户签订管护责任书,并多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科技培训,深入果园面对面、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提高了建园成效。
而今,玄头村的花椒已经红遍了山头。记者在山路上碰到了正挑着扁担往前走的赵小明。“这一担就是50斤哩。”赵小明说,最近全家4口人每天最少能摘花椒75公斤。
村民冯瑞芳种着4亩花椒,请了8个人帮忙采椒。他家的花椒园在修路时让出了3亩地,但他觉得值。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辆辆收椒车已开到地头。
“以前种花椒,由于运输不及时,放坏了不少,现在不用发愁了。”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椒繁,产量高,每亩干椒能卖1万多元,除去成本,也能净挣6000多元。
为了增加花椒、核桃的附加值,村里选址新建花椒核桃加工厂。加工厂已开工建设,第一期拟建花椒初级加工车间300平方米,辅助生产车间100平方米,晾晒场1500平方米,购置烘干设备2套、花椒筛选机2台、真空包装机1台,第二期计划建一处气调库。
同时,由本村创业青年带头,注册成立了天水市清水县鸿伟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了董事会,注册了“玄头大红袍”商标,开展本地花椒初加工业务。
水通了,新房建起来了
吃水难是玄头村的又一大难题,长期以来,大家吃的是窖雨水。
贫困户郭长生家里晒满了红红的花椒,让他更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为彻底解决人畜饮水难题,省交通运输厅协调投资49.8万元,在玄头村实施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入户150户,有效解决了玄头村700多人生活用水难题。
郭长生在外打工的儿子近日回家来摘椒,他告诉记者,家里还有一件喜事——新居快建好了。
玄头新村建设项目,是发改部门列项的2014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搬迁农户36户205人,住宅为瓦屋面二层楼房,每栋建筑面积1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44平方米。
截至目前,36户住房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实施围墙、大门等附属工程,将于年内全部搬迁入住新居。
按照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打造园林式村庄”目标,先后两批下拨玄头村小巷道硬化资金100万元,启动实施旧村改造工程。目前,玄头村家家户户门口通了水泥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省交通运输厅还投资160万元,新建占地5亩建筑面积309平方米砖混双面结构、斜面屋顶的集汽车站、村级办公、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村级组织服务场所1处,使村级办公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
“省交通运输厅给山门镇的交通道路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旺兴、吊山、史沟、什字、南山等5村列项实施了通畅工程,使全镇15个村实现了通水泥路的目标。”清水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赵建峰说,不仅如此,还落实了山门中街大桥改造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年内将建成通车;启动实施了旺兴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总投资1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返乡创业养鸡忙本报记者牛彦君通讯员王卫东“我家放养的野山鸡,喝的是山里的泉水,吃的是麦麸和虫子,肉的品质错不了。”清水县红堡镇崔刘村野山鸡养殖户崔彦斌对野山鸡养殖产业很有信心。今年28岁的...
清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