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构筑困难群众生活安全网
——省民政厅实施社会救助保障基本民生综述
本报记者 朱 婕 通讯员 向 杰
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逐一作了规范和明确,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实施,标志着社会救助将进一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省民政厅近年来努力筑建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如同一张安全网,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重振他们的生活信心。
城乡低保:连续8年提高标准
甘肃省贫困面大、贫困人口众多,全省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达430多万人。为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省民政厅从2007年起连续8年报请省政府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和补助水平、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2014年在去年标准的基础上继续提标,城市低保指导标准提高15%、达到345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5%、达到298元;农村低保指导标准提高15%、达到2193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5%、达到116元;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000元提高到2510元。据悉,今年提标工作于2月份展开,5月底前全面完成。
为提高城乡低保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省民政厅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及时报请省政府修订颁布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两个《办法》,并于去年在深入调研和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集中9-11月份3个多月的时间,对全省农村低保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统一了政策标准、规范了方法程序、细化了保障条件、明确了施保类别、完善了动态管理机制。今年,还将清理和规范城市低保,努力促进低保工作阳光透明、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大病救助:覆盖全省困难家庭
清水县秦亭镇10岁的孟小鹏(化名),患上急性白血病后,当地民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给予6万元救助,不仅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同时也为他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这是全省数千名大病患者及时得到救助的实例之一。
2012年初,省民政厅在联村联户调研中发现,农村家庭中因患重特大疾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他们及时报请省政府出台文件,对58个贫困县农村贫困家庭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急性白血病等7种重特大疾病提高救助标准,最高救助由3万元提高到6万元,并改“医后救助”为“一站式”即时结算。2013年再次报请省政府出台文件,将救助病种由原来的7种扩大到26种,范围由58个贫困县农村扩大到全省城乡。据了解,提高重特大疾病救助标准以来,仅省级层面直接救助的大病就达2000多例,他们的家庭生活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
孤残救助:阳光普照幼弱群体
孤残群体是最弱势、最无助的人群,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是党、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省民政厅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严格落实全省2.3万名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最低补助标准,并采取健全制度、携手教育、主动协调等多种方式为孤儿成长成才铺路搭桥,一大批孤儿顺利就业并融入社会。
省民政厅在调研中还发现,农村贫困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因重度残疾儿童而受到拖累,无法外出务工或从事较高收入的劳动,严重影响着这些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此,他们本着“救助一个、解救一家”的考虑,于2012年5月报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对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农村贫困家庭重度残疾儿童实施救助抚养的意见》,将58个贫困县贫困家庭重度残疾儿童纳入福利机构,按照孤儿福利政策实施救助抚养,目前总数已达1571名。今年,他们还将对872名重度残疾儿童实施救助抚养。省民政厅表示,将积极探索建设模拟家庭型儿童福利院的路子,努力使儿童福利机构由单一补缺向适度普惠转变、由传统养护型向教治养康型发展,切实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临时救助:全力救急需解急难
临时救助是对因各种临时性、突发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实施的一种救助。甘肃省系全国率先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省份。省政府于2009年11月就颁布了《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并于2010年1月全省施行;同年9月,民政部将甘肃省确定为“全国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示范省份”。
临时救助制度建立以来,省民政厅紧密结合省情实际,不断规范救助程序,细化救助标准,完善配套制度,先后施救61.98万人次,仅省级落实救助资金就达2.64亿元。这一制度在托底线、救急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省民政厅表示,他们将以贯彻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契机,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努力保障好临时性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
新闻推荐
省残联着力开展残疾人农技培训省残联着力开展残疾人农技培训本报清水讯(通讯员刘建蓉)日前,全省第十五期残疾人农业科技培训班在清水县结束。这是省残联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发展实际和农业增效重点,切实...
清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清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