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清水新闻 > 正文

落寞中正在消逝的传统村落背影 □阎虎林 文/图

来源:天水日报 2013-11-17 08:32   https://www.yybnet.net/

说起传统村落,大多数人第一时间可能想起的是一座老房子、一座老水磨、村头的一棵老槐树,无论这些记忆是清晰还是模糊,都逐渐在远离我们,所看见的只是它们日渐模糊的背影。

梅江村是清水县贾川乡的一个小村庄。它座落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不为外界所熟知。

几年前这个小山村唯一通向外界的一条小路被水泥硬化,可容一辆小车奔跑,小山村才与外界有了更多的沟通。

梅江村,最显眼的便是村口的老槐树,村里的老人说,估计最少生长了有两千年,只可惜老槐树的一些次枝杆已遭砍伐。朱姓是村中的大姓旺族。据说朱家先祖有六房儿子,出过秀才。朱家先祖先后建成了七座院落,有老院、中院、边院、上院、当中院、书房院、佛堂院,这几个院落紧紧连在一起。

朱家的院落至今保存着原有风貌,佛堂院虽然有不同程度的翻修,但总体格局基本完整。朱家后代朱四德是一位有心人,不仅相对完整地保存了祖宗留下的院落格局,也保存了一些历史遗物,如油灯、衣帽架、寿帐、绸缎对联等。

也许正是由于处于大山深处,梅江村的村庄格局和整体环境都没有被破坏和改变,村内的清代院落、古树保存相对完整,至今保持着原生态的风貌。但村里人说,随着年轻一代外出打工挣到了钱,翻修房屋和准备翻修房屋的人家也不少。这种消息是令人心焦的,如今,这样原生态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实在少有,如果这些房子被村民大换血后,还能称之为传统村落吗?

社会发展进步,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乡村整体搬迁……新一代青年农民对新生活的追求,使得陈旧的居住环境、原始的生产方式、落后的生活场景已渐渐淡化出现代农村的生活。代之而起的是单调的钢筋水泥小楼,缺花少树的环境,无文化底蕴单调乏味的村貌。如今要在农村寻找记忆中的特色建筑、老水磨、牌坊、匾额、老槐树都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我国传统村落的消失数字是惊人的,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大约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传统村落消失的现状已经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2012年12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并在全国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将第一批共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为指导地方做好相关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还印发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此次评审中,天水市麦积区的胡家大庄、街亭两个村庄有幸入选。

2013年8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又公示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天水市清水县的梅江村有幸入选。至此天水市已有三个村落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单。

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逐渐被政府部门和社会所重视。天水市有关部门对市内传统村落进行了摸底调查,至2012年7月,秦州区天水镇庙坪村、武山县滩歌镇代沟村、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等65个传统村落榜上有名。2013年10月15日,天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天水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和天水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决定在各县区初步评价推荐和有关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将麦积区麦积镇街亭村、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秦安县陇城镇娲皇村、甘谷县新兴镇蔡家寺村、秦州区天水镇天水村、秦州区天水镇庙坪村、武山县滩歌镇上街村和下街村等9个村落列入第一批天水传统村落名录。

天水人文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令这座小城古朴而厚重。散落在各县区的传统村落,就如一张张发黄的老相片,向喧嚣的尘世传递着古老农耕文明的厚重与沧桑。

入选传统村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传统建筑风貌完整: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超过村庄建筑总量的1/3;二是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村落选址具有传统特色和地方代表性,村落格局鲜明,体现出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且整体格局保存良好;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或地域特色鲜明,或拥有传承形势良好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记者从2010年开始利用节假日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和了解,先后走访了胡家大庄、街亭村、凤山村、庙坪村、梅江村等十几个村庄,对传统村落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街亭村自古以来就是秦州重镇,因其处于通衢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当地人都称其为街子口。宋代为天水县东柯社第三保,明代为巩昌府街子镇,清代至民国时期为街子镇,较完整真实地保留了历史上城镇的整体格局和古建筑、古民居的原生态环境,具有典型的天水明清古镇建筑风貌特色。古建筑有民居、商铺、寺庙道观、会馆、作坊等,类型丰富,其中以关帝庙财神殿、文庙大成殿等为代表的明代建筑结构完好,始建于唐代的崇福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股松、八棵槐,杜甫草堂、砚窝台”是当地人曾经引以为荣的四大景观。

胡家大庄村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布着新石器遗址、西汉古墓群、魏晋古新阳县城遗址、唐吐蕃人古墓、元牛耳观遗址、清池观、胡家大庄堡等多处文物古迹。胡家大庄的布局和西安古城相仿,整齐有序,且有城门防护。巷道笔直且宽敞,就连最窄的小巷道也能使小车通过,不禁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远见卓识。

凤山村地处秦安县城东南角,村里有旗杆巷、槐树巷、柳树巷、碾子巷、祠堂巷、槐荫巷、关家巷、文魁巷等巷道,最有名的是丁氏民居、蔡氏民居、侯氏民居、李氏民居和胡氏民居。这些民居大多属于清代建筑,都是四合院。丁氏民居建于清代末年,是陕西靖边、韩城县知县丁锡奎的故居。凤山村最有名的当是胡缵宗,这是明朝时出过的一个大人物,他不仅是明代杰出的政治人物,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麦积区三岔乡吴砦村因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吴璘在此驻军而得名,吴砦村城墙东、西、南三面各长104丈、北城墙长50丈,城墙最高处达2.4丈,城墙基宽2.1丈、城墙头宽6尺,全城占地八公顷,可见其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城门的东北角上,是一个二层的建筑,下为门道,上为门楼,门道上方的“资生门”三字隐约可见,进入资生门,是一条长约120米以石块铺就的斜坡大道,坡道尽头,有一座牌坊,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间所立,正面上书“三岔镇”,背面上书“和风甘雨”。

这些传统村落各有特色,它们和秦州城里的名人故居一起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很重要的文化元素,但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令人痛心的一面,这些传统村落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凤山村的胡家大院是当年武进士练武的地方,可惜院落已经被拆分的七零八落,显得破败不堪。胡缵宗的大儿子胡彻的读书楼是明代建筑,毁损程度目前也面临着倒塌的可能。街亭村临近街道的地方有两座木楼,一座木楼门锁着,一座没有楼梯,这两座木楼被新盖的楼房包围着,显得极为破败。西街102号是一座二进深的院落,居住的郭家是明代中期从陕西华阴县迁来的,郭家曾经营着药材货栈,名为顺义堂。院子里有一个垂花门,雕花至今十分精美,但因为年久失修,里面又有车辆经常进出,其主人怕有危险,几次说要拆掉,村上和镇上没有资金,又无古建方面的技术,只是尽力劝说让其保存。

吴砦村的明清建筑如今只剩下三间土木房,2008年大地震时成了危房,房主便搬到了新盖的房子里,院落的整体建筑布局已经被破坏。吴砦可以说是一个风格十分鲜明的古村,它自从宋朝创建以来,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烙印。可如今,这些历史烙印却在逐步消退。

相对而言,梅江村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所以村庄的格局和整体环境都没有被破坏和改变,基本呈现出原生态的风貌。可现在随着通乡油路的开通,外出打工的人每年增加,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当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后,肯定要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状态,记者不禁想,会在几年后,当我们再次来时,看到的会是现在农村常见的水泥钢筋盖成的小洋房呢?这种自然的传统村落还会存在吗?

随着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和城市化浪潮的加剧,广大农村正在进行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和建设,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整村异地搬迁、新农村改造……很多农村虽然面貌一新,土坯房成了小二楼,但是却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韵味,既没有城市的格调,又无乡村的本质。被迫上楼的村民们失去了文化空间的同时,丰富而多样的民间文化也会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而消失。

今年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在介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时强调,保护传统村落跟城镇化关系,是个大问题。但是首先要强调的是,推进城镇化也好,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好,保护传统村落是第一位的。城市的扩大开发,如果有传统村落的地方,要把这些村落保护好,要避让开,不能因为城市要开发,要利用就拆掉。要建设新房子,也必须要按照保护传统村落的要求,不能拆了建设新房,能修缮的要修缮,实在需要扩大的话,到村外围进行疏导。

中国的文化是乡土农耕文化积淀起来的,现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是迈得越来越快了,但是规划认识却没有超前。农村建设中没有合理的布局,没有厚重的文化,没有乡土的味道,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在一些部门的观念中,传统村落的保护还仅仅停留在房屋建筑上,对保护的整体概念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记者认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对整体村落进行保护,传统村落在自然环境、整体布局、地理位置等方面都是有科学谋划的,它们和村庄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是要对村庄里的寺庙祠堂、重点院落、古树名木的保护;第三是对传统村落中古旧家具、匾额、字画、古书、古玩的保护;第四是对于传统的生产工具的保护,比如犁铧、手推车、水磨坊、石臼、石碾等等;第五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特色物品进行收集保护;第六要对于传统村落的村史、乡村名人故事、民歌、民间故事的挖掘和整理;第七要对于加强这些地方小吃、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这些基本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村落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虽然这几年对古村落保护的呼声比较高,但是具体行动和措施还是十分迟缓。比如说武山县滩歌镇的明清一条街,目前是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了,但是保存下来怎么办?那些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老房子,有些面临着随时倒塌的可能。如果不能合理地修缮和利用,过上几年十几年还会存在其当初保存的意义吗?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体系,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和户主、村干部、乡镇干部签订保护责任书,对急需维修的房屋古树进行专门规划,计划专项资金开发保护,也可有选择地引进民间资本用于保护开发。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仅仅依靠一个户主的力量,一个村庄的力量,一个乡镇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组织专家和学者,对我们的家底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一套档案,建立一个制度。对目前保存完整的村落,加大保护的力度;对一些急需投入维修的房屋建筑希望政府能划拨一些专项资金,进行修缮保护。

这几年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农村的整体搬迁这些工作进行的时候,我们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做得不够好,失去了很多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最精髓的民族文化之根……或许,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有一天,有着五千年农耕文明形成的千姿百态的传统村落,只能成为我们的一种记忆,一种回忆了。

近年来,人们都喜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这并不仅仅说明人们追求自然纯朴的精神层面,更是一种趋于文化的自觉。农村是中国文化资源的根本,有我们的童年,有我们的记忆,有我们的归宿。

传统村落和农耕文化作为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我们心灵的居所,灵魂的寄托,精神的家园,生命的归宿,失去了这些,我们的信仰和灵魂何处安放?

秦安县凤山村李家大院

新闻推荐

深入浅出说改革入心入脑提信心 ——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专题辅导会侧记本报记者杨璟

12月18日,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将专题辅导报告会的“课堂”设在秦州剧院。秦州剧院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辅导报告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省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宣...

清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落寞中正在消逝的传统村落背影 □阎虎林 文/图)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