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在甘肃天水的公路上急驰时,两边的山头上会不时闪现过一座又一座的土城堡。这些傲然林立的古堡,尽管已历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满目疮痍,但仍然倔强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已成为古城天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说起古堡,人们首先会想起外国童话里的那些色彩斑斓的城堡,那是属于公主和王子的天下,是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见证,而天水这些外表土里土气的土城堡,却是血雨腥风和刀光剑影的见证。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和陕、川两省接壤,地处六盘山、陇中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交接处,“扼陇坻之险,临泾渭之渊;东至宝凤,绾毂关中;南下昭广,屏藩巴蜀;西入甘凉,钳制河湟;北倚六盘,遥控洪漠。”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和军事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曰:“秦于陇右为大州,都邑殷阜,聚落相望,地形博敞而雄厚,属县皆襟带关河,秉其厄塞。且自南宋以来常为蜀口要隘,城寨壁坞壤错林立,岂非地利之胜更关乎营建哉!”
历史上,天水一带修建的防御工事很多,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城、寨、关隘、土堡、碉楼、烽火台,有许多地方至今还以关、堡、寨为地名。许多地方形成了十里一寨、五里一堡的防卫格局。
①天水古堡一般主要由城墙、城门、瓮城、角楼、寨壕、马面、女墙、地道等构成,堡墙一般厚度5米到8米,高十几二十多米不等,其形状以方形,长方形居多,兼有圆形和椭圆形,也有一些根据山势地形而建,呈不规则形状。修建时一般就地取土,取土之地也就成了壕沟,而且增加了城墙的高度。修城时研土块为粉沫,用筛子过滤之后,一层一层地铺在两片木板之间,洒以盐水,用石础击打或用木夯夯实。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天水农村比较贫穷的地方还用此法夯筑院墙,此法夯筑的土堡十分坚固,水浸不进,火烧不透。城堡面积视村庄的财力物力和人数多少而定,最小的有几千平方米,最大的达上万平方米。城门或二门、或三门,还有四座城门的。堡子一般只有一个门,但有些门建有二至三道的,这样敌人不易攻破。最大程度上减弱了敌人的进攻力度。瓮城又称月城,多呈半圆形,也有一些呈方形或者矩形。月城的城门要与主城形成一定角度,即偏开,这样迟滞了敌军对主城门的攻击速度。当敌人攻进瓮城时,守城者可以居高临下,从几面形成交叉攻击网络,然后瓮中捉鳖。瓮城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阻止敌人的攻城速度,增加城堡的防御能力,有效地消灭敌人。宋代《武经总要》中如是描写瓮城:“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马面也称为敌台,因突出城墙外观如马面而得名,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其作用主要是消除城墙下的死角,以利于防守者从侧面攻击城墙下的敌人。角楼建在城墙的四角突出的墩台上,这里视野开阔,能够居高临下瞭望远方。寨壕是修建城墙取土时在城墙周围挖掘的壕沟,不仅增强了城墙的防御能力,还具有排水的功能。女儿墙在古代时叫“女墙”,就是指城墙顶部筑于外侧的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以在反击敌人来犯时,掩护守城士兵之用。有的垛口上部有瞭望孔,用来瞭望来犯之敌,下部有通风孔。
土城堡有的以村庄为单位,有的以家族为单位,有的以户为单位。一部分城堡由官府出资修建;一部分城堡由百姓集资修建,还有一些城堡是大户人家独资所建,由此也分为官堡、族堡、家堡三大类。在一些乡镇和要地,由官府出资修建。在战乱严重时,几乎村村都修筑了土城堡。如秦州区汪川镇的大城、天水镇董家坪的川城在修建时,都是一背斗土,就可得到一枚铜钱,以有偿的方式修建的。前者是以村民集资的形式,后者则是董家独资修建的。秦安县青林沟有李、陈两姓,当时李姓人丁兴旺,陈姓则家境殷实,双方通过商议,由李姓出工出力,陈姓出粮出钱,用一个春季的时间筑成现在的这座土堡。
像甘谷集体修筑的就有金山乡秀金山、苏家山、郑家山、张家沟、永凤山、常家庙、小庙山、王家局、红岘诸堡;八里湾乡谢家局、菜子山、杨家沟、柳树沟、上岔、魏家湾、安坡、马家岘、中岔、咀头、大塔坪诸堡;大石乡武家屲、牛川、贯寺、北山、下山、马窑、赵坡诸堡;安远镇张家堡,西坪乡鸡毛峡、石沟、石屲、董堡、三合堡;磐安镇原家村堡、土寨堡;六峰镇牛家庄堡、巩家庄堡、蒋家寺堡、六棱山堡等。私人修筑的有西坪乡大沙地堡、西坪街堡、礼辛乡中堡等。
②天水东南部为基岩山地,市区中部主要为黄土梁峁,黄土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4.19%。黄土梁峁沟壑区以小山头居多,其土质主要为黄土,粘性很强,尤其是山地、丘陵、沟壑、与河谷交错的黄土高原地貌,适宜于夯筑土城。以村庄或以家族的团体,往往人心齐,干劲足,效率高。土城堡的修建时间也不太长,一般以一至两年就能完工,如果规模不大,财力保证,劳力充足,甚至数月就可以筑就完工。土城堡一般都是乡村的老百姓防御之用,选在临近村庄的小山头上,利用地理地形优势,或临河、或临沟、或临崖,都在险要之地,易守难攻。
天水土城堡的作用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军事城堡主要以驻扎军队作为战略要地,一种是普通城堡,以百姓避乱为主。最初的城堡城门大多在城墙上预留一大洞,固定门框配以五寸厚的木门闩;在清晚期以后城堡的城门则多以砖砌拱门为主,门闩有的还以铁皮包裹,然后用大铁钉铆成,一般城堡只设一座堡门,有些则留有后门,以防情况紧急时撤退之用。有些一个城门还建有两道门槛,以增强防御能力。城堡内一般建有简易的房屋,一般是一家人一间,比较大的城堡内还有巷道、仓库、蓄水井、神庙等,甚至有些长期住人的还有酒坊、染坊,集市,比如秦州区汪川镇的大城就设有集市,麦积区社棠镇的庙山堡就有有酒坊,秦安县西川镇的迎恩堡内就有水井。规模较大的城堡里长期有人居住,生活不便的小城堡里平日无人,只作为避险之地。古时,每个村庄在平时都有专人站在高处或险要位置站岗放哨,如果一旦发现敌人或者土匪的踪影,便会立即鸣锣报警,村民们则会迅速进入到土城堡内避难。
③天水修建土城堡最早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据清代《清水县志》记载:“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秦昭王命大将白起始筑弓门寨堡,驻兵防御羌戎侵犯。”白起建成的城堡包括卧龙峡堡、恭门镇东堡子、麻家崖泰山庙堡、下峡口白起堡和恭门北山堡形成了一个五堡联防的防御体系,前四座城堡都建在石岗上,这比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还要早八十年。白起堡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处的恭门街西黎家小河村南,依山傍水,与南山堡子隔河相望,在堡墙东边的断层崖上暴露出大量人、马骨骼及秦、汉、宋代砖瓦、龙陶片和琉璃建筑构件。1975年平田整地时,挖出不少兵器,其中有秦代六棱桐铁复合殳1件。宋绍圣四年(1097年)所立的《白起祠碑》记载:“恭门镇有遗祠,居山谷,距城五十里,年纪浸远,无碑刻可寻,风雨弗葺,鞠为茂草,过者兴叹。”吴起是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名将,因功封武安君。
隋开皇三年(583年),当时陇西各郡经常遭遇吐谷浑、突厥的抢掠,于是隋文帝命令大将军贺娄子干在陇西各郡修建坞堡。大业十一年(615年),关陇一带村落全部修建了城堡,老百姓一律搬到城堡内居住。
据有关资料显示,天水大规模修建土城堡是在宋代。这时的堡寨主要为军事建置,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时,秦州府属秦凤路,管辖四县一监二城七砦三堡,其中四县:成纪县领39砦;陇城县领7砦、清水县领19砦;监一:太平;城二:伏羌城领11堡;甘谷城领5堡;砦七:定西砦领6堡;三阳砦领14堡;弓门砦领7堡;静戎砦领9堡、安远砦、陇城砦、鸡川砦;堡三:禾穰领14堡;冶坊领6堡。《宋史》详细记载了如下的内容:“秦州,下府,天水郡,雄武军节度。旧置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统秦州、陇州、阶州、成州、凤州、通远军……县四:成纪,上有渭水、三阳、上蜗牛、下蜗牛、堡子、伏归、小三阳、照川、土门、四顾、平戎、赤崖湫、西青、远近湫、定西、小定西、下硖、注鹿原、上硖、圆川、伏羌、得胜、榆林、大像、菜园、探长、新水谷、旧水谷、柽林、丙龙、石人铺、驼项、永宁、盐泉、小永宁、冷水泉、双泉、新土、旧土三十九堡。”
现位于清水县红堡镇的穰寨,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建置,当时驻军有1800人。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改寨为堡,辖白石、古道、中城、东城、静戎、安定、西城、雄边、临川、德威、广武、定川、挟河、镇边十四堡。位于黄门的冶坊寨,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建,驻军360人,辖古道、永安、博望、威寨、李子、桥子六堡。《宋史》中记载:“清水,中有弓门、铁窟、斫鞍、堡子、小弓门、坐交、得铁、冶坊、桥子、李子、古道、永安、四顾、威塞、床穰、镇边、和戎、安远、挟河、定川、中城、东城、西城、静边、临川、德威、广武、宁远、长樵二十九堡。”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曹玮知秦州,筑土城于蕃族斯敦所献伏羌南市地,置伏羌砦,并筑壕栅380里。熙宁元年(1068),秦凤路副都总管杨文广,在安远寨以北四十里杨家城子地(今大庄乡城子村),新筑大甘谷口寨曰“甘谷堡”,又名筚篥城,甘谷城共领陇阳、大甘、吹藏、陇诺、尖竿五堡。
明朝时,秦州周围仅堡砦就有四十三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秦州已是五里一墩、十里一铺、二十里一堡的景象。
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载: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秦州周围就有城370座,其中东乡15座、南乡83座、西乡167座、北乡137座。
尤其是在清同治年间,,形成了修建城堡的一个高峰期。由于当时回民在礼县盐官发起反清起义,天水成为主要战场。开始主要以反抗清朝政府对回民的歧视和压迫,后来受清政府的挑拨离间,也成为回汉之间的矛盾,于是汉族群众纷纷修建城堡,以躲避战乱。民国《天水县志》上所载的五百多所城堡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清同治年间筑就的。
清末民初,因为战乱不断,各地又修建了一些城堡,据民国《天水县志》记载:天水有城堡541座,其中东乡103座、南乡168座、西乡133座、北乡137座。民国时期的天水县包括现在的秦州、麦积两区的大部分。南乡包括现在礼县盐官、宽川两个乡镇的一部分,但没有现在秦州区的汪川镇和大门乡。
《天水县志》上收录的古堡,主要在清嘉庆年间、同治年间、光绪二十一年、宣统三年、民国三年、民国十九年等几个时期修筑的为多。
⑤在天水,许多山头上都有土城堡,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座土城堡,也有几村一堡的,甚至一个村还有两至三座。天水土城堡其数量之多、其密度之大,堪称一绝。把天水称呼为“土城堡博物馆”一点也不为过。据武山县志记载:“北宋时,在大村附近,易守难攻的制高点上修建围堡,以战时屯兵、防守。至明代,县内有八堡:喝龙堡、焦赞堡、沙团堡、雷家堡、广武堡、花崖堡、滴水堡、佛儿堡。”清同治年间和民国时期,为避匪患,又曾大修两次,全县共建围堡222处。”据民国版《天水县志》记载,天水有名称的土城堡有570座,这还只是在今天的秦州区和麦积区范围内,不包括五县。清巩建丰所著的《伏羌县志》里记载了东黄羊堡、山寨堡及石峡堡,西五十里小乐门砦,西南五十里关家砦及尉家砦,西三十里朱圉堡,西四十里见龙堡等八座城堡,据不完全统计,现甘谷境内遗留土堡多达200多个。仅《秦安县志》统计的全县境内的堡子就有207座。据不完全统计,天水五县两区的土城堡至少在千座以上。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一带土城堡分布相对较多,清水和张川相对较少。秦州区的天水镇、汪川镇、太京乡、藉口镇、牡丹镇等乡镇分布较多,麦积区东部山林地带较少,三阳川人口稠密之处较多,好多地方形成了十里一寨、五里一堡的景观,但有一些地方城堡相连,密度相隔甚至相差只有一、二里路。
⑥解放后,百姓安居乐业,土城堡渐渐失去了应有的防御作用,被人们遗忘和淡化,随着时光流逝,一部分城堡已荡然无存。在天水市一些地区,少数堡内至今还住有居民,如秦州区天水镇庙坪村的武家坪堡、秦安县西川镇神明川的迎恩堡等城堡,但大多数土城堡已被村民开垦为土地种庄稼,也有一部分成为荒芜之地。民国九年冬天的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天水市部分土堡遭到严重毁损,还有一部分遭到滑坡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毁坏。由贾缵绪总纂的《天水县志》,上限至明末清初,下限至民国25年。志书上就有许多城堡标明残、废等字样,可见在1936年以前就有很多城堡己毁坏。
古堡是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历史产物,古堡文化也是天水独特的历史现象,天水古堡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观,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天水古堡如同永定土楼,开平碉堡一样,是天水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天水人文历史的遗存。
天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数量如此之多的古堡,是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天水如今尚存的土城堡大多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更有甚者城墙已荡然无存。近两年,天水市文化部门曾经组织过专人对天水市范围内的的土城堡进行过一次系统的普查,但由于这是一项量大面宽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各县区的普查情况都不均衡,遗漏和未被发现的还很多,至今尚未能对全市存世的古堡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统计。
天水土城堡,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在繁乱的战争、匪患和民族仇杀中,呈现出少的广度和密度,护佑着一方百姓。这黄土高特有的人文历史遗存,如何保存、修缮、利用已是当务之急。
新闻推荐
中午12点,清水县第三中学的下课铃声准时响起,几百名学生走出教室,手里拿着饭盒,来到新建的学校食堂排队打饭,记者注意到,厨房内整洁干净,厨台上多种菜品分类盛放在不锈钢的餐具里,学生不时探头向...
清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