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别样红——市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品牌
看台
□记者杨璟
五年来的秦州大地,改革深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源就在于党组织的坚强领导。
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组织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实际,锐意创新,着力为全市跨越式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按照“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努力探索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坚持把保增长、促发展、上水平作为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最现实的需要,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制约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共明确整改落实项目18401个,形成市级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专题23个,各县区、各单位共清理废止规章制度3482项,修订完善6433项,新建4389项。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带动身边群众创先进、争优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全市90%的乡镇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40%的行政村推行了代办式服务。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抽调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开展“三进三促三提升”活动,捐款捐物804.54万元,技能培训1.6万人(次),扶持项目221个,提供就业信息8208条。扎实推行“一诺三评三公开”工作,各级党组织共承诺事项3.1万多件,广大党员共承诺事项29万多件,兑现率已达到65%以上。通过书记市长网络留言板、信访接待、走访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解决群众实际困难400多件,办理信访案件125件,解决矛盾纠纷2964起。
(下转第四版)
选干部配班子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增强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各级领导班子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2.3万多人(次)。提出了“三用三不用”的用人原则,倡导和坚持凭本事用人、凭实绩用人、凭群众公论用人的正确导向,制定出台了《市直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交流办法(试行)》、《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干部队伍建设“六个一批工程”的实施意见》、《县区科级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办法》、《市直机关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办法》和《市直机关工作人员遴选办法》等多项制度,积极推行市直党政部门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先后对235名干部分期分批进行了交流,差额选任县区科级领导干部446名,市直机关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241名,从选调生和基层一线遴选市直机关工作人员51名,公开选拔了12名县区党政副职后备人选。
抓基层打基础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按照“重点工作创特色、难点工作求突破、基础工作抓规范、整体工作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在各领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坚持选拔“双带”能人,打破身份界限,积极探索跨村任职,分两批以8000元年薪公选了171名村党组织书记。采取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率先建立村干部报酬激励保障机制、整合项目资金帮扶整顿后进村、提升党建示范点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无人干事”的问题,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街道社区,以提升服务功能为核心,积极推广“民情流水线”做法,开展“星级社区”和“四民社区”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了服务水平。先后选派21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开展“活力和谐企业”创建等活动,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发展献计出力、发挥作用。在机关,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重点,通过开展“四联四促”、“效能管理年”等活动,着力转变机关作风,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工作效能。在党员教育管理上,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采取集中轮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分12期在山东潍坊市举办了全市村支书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题培训班,对全市2000多名村支书进行异地集中轮训,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升。五年来,全市共发展党员22786名,党员总数较“十五”末增长22.14%。受中央和省、市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乡镇党委、“五好”示范村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区193个,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445人。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科学发展的人才优势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制定了《天水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紧紧围绕工业、农业、旅游业三大产业人才开发,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的措施和办法,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达到444人,33名高级人才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队伍,评选出市级领军人才57人,每年有计划地培养4000多名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同时,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建立农业合作组织经纪人等4个农村实用人才库,储备农村致富带头人2800名;着力抓好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百日科技服务行动”等活动,培训农村各类实用人才3.3万多人,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5个。
岁月流金,党旗飘扬。回首五年来全市组织工作历程,跳动着的是一个个响亮的音符,构成的是一曲激情豪迈的乐章。
喜迎市第六次党代会
□特约记者吴全辉
【本报讯】为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馆藏文物,继续做好免费开放服务工作,更好地实现文化资源与民共享,日前,麦积区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麦积区博物馆成立于2002年9月,2008年在全市率先免费对外开放。目前,新馆正在泉湖路龙园顺利建设。该馆建成后,将长期免费对外开放,届时也将成为社会各界更深层次了解麦积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窗口。据了解,本次征集活动(详情请查询:www.mjbwg.com)以无偿征调、移交、捐赠和收购等为主,范围涉及在该区境内发现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化石、石器、骨器、玉器、陶器、铜器、瓷器、字画、家具等;反映历史文化及人物典故的碑石、牌匾等资料;反映百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民俗文物;反映该区近现代革命斗争中的革命珍贵文物及资料。
麦积区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
□记者项顶惠富强
特约记者惠文辉
石槽沟草原是那么寂静,除了风过树林的声音,便是永不止息的牛铃声了。
人们习惯上把张家川县东部林缘区称为关山草原,可是张家川人却有着更为具体的叫法:石槽沟。紧接石槽沟的,是万树谷。它们共同组成了张家川县马鹿乡一带的关山草原,这一带森林茂密,雨水充沛,草地广阔,自古就是天然牧场,相传秦的开国先祖非子曾在此一带养马,马一个个膘肥体壮,因而获得周王封邑。
置身宁静的关山草原,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那个以畜牧为业的远去的时代。岁月发生了多少变化,可是关山草原的丰茂没变,关山人善畜牧的传统没变。近年来,马鹿乡积极响应“建设畜牧大县”的号召,发挥区位优势和这里的人们精于畜牧的传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宣传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全乡3014户共13353口人,牛存栏21060头,羊存栏12740只,马存栏2181匹,全乡畜牧业产值一千万元,人均牧业收入860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
当记者在马鹿乡政府采访完畜牧业发展的情况后,就想到养殖大户家看看,并拍照。接受采访的毛书记、李乡长说:“在养殖户家里是看不到牛的,马和羊倒能看得到。”
“那是为什么?”
“这里的牛群是放养的,一年四季,不,最少八、九个月是在草场里过的。”
“晚上也不回来?”
“从不回来,除非草场天冷结冰,牛才回来。等到春天草长时又放回草场。为什么说张家川的牛肉好,可能就是这原因,吃的是鲜草,一年四季在野外跑个不停。”
于是为了拍养殖业的照片,我们来到了石槽沟草原。
微风轻送,牛铃声声,寻声张望,在抹抹绿树间,能看见牛们硕大沉静的身影。它们是草原的象征,是农家生活的希望。记者手执相机,向树林中的牛们冲去。
“等等。”同行的花园村支书王三信说,“林子里光线不好,不如你们等着,我们将牛赶到开阔处吧。”
一声声吆喝在苍茫间回荡,一阵阵牛铃声由远及近,牛们便聚集到空旷的牧地。
拍完照,记者和几位牧民攀谈起来,知道他们都是花园村的养牛户。他们一个个都不善言谈,如同眼前的关山草原一样静默。一位叫汪春林的牧民告诉记者,他家5口人,有9头牛,前段时间,他的一双儿女开学前,他刚卖了一头牛,家里吃饭靠种地,居家过日子就靠牛了。他还告诉记者,他家最近新装修了房子,添了新家具,日子还过得去。
他和许多关山的农民怀着同样的心思,就是养更多的牛,日子越过越好。
挥手作别关山,作别牧人和牛群,我们心里祝福他们,他们的梦想一定会早日成真!
牛铃声声关山牧
住建部巡查天水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记者张树平实习生卢珊
【本报讯】9月22日至23日,住建部六部门住房公积金督察员程家源、住建部驻兰州规划督察员毛忠文一行,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柴金祥,市房管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财政局领导的陪同下,巡查了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本次巡查的重点是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情况、往年结转拟于2011年底基本建成的项目,巡查组一行先后来到麦积、张家川、秦安等县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现场,并入户查看了户型面积,实地查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中央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情况。今年天水市计划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2.2万套、162.5万平方米。上半年已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0.06万平方米、17498套,开工率79.7%。实施棚户区改造30.41万平方米、4551套,开工率68.24%,完成投资2656.4万元。
巡查组一行希望天水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施工进度,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开工率、竣工率、入住率,真正把保障性住房建成“民心工程”和“放心工程”。
9月22日,麦积区实验小学的小朋友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近年来,麦积区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全面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记者杨璟摄
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班在天水市举办
□通讯员朱建峰
【本报讯】9月23日至24日,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班在天水市举办。本次专题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这次培训班上,省安监局应急办相关人员及专家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解读,并与学员们进行了精彩的情景模拟和互动教学活动。
培训人员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切合实际,指导性强,收获很大,对今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全省各市州安监局应急管理科室负责人,各县区安监局应急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天水市安监局科以上干部共计100多人参加了培训。
天水日报社机关作风效能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启动
□记者杨璟
【本报讯】9月23日上午,天水日报社召开机关作风效能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将通过开展为期四个月的综合整治,彻底解决当前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全市机关作风效能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整治的通知》精神,天水日报社结合新闻宣传工作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据悉,天水日报社开展机关效能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按照“自查自纠、边查边改、督促检查、查纠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采取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方式,分自查自纠、严格督察、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机关纪律松懈、管理不规范、接待群众信访工作环节薄弱、大局观念不强、不思进取、消极怠工、创新意识差、策划工作不到位以及文风会风等方面的问题。
会议要求,报社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要深刻认识开展作风效能综合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行动起来,认真查找各自在作风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自觉做好整改措施落实;要明确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切实在整改提高上下功夫,确保活动有成果,见实效;要把开展机关效能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活动与创先争优、破解发展难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深化“新闻质量年”活动的各项措施结合起来,自始至终坚持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报社机关作风效能综合整治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清水县核桃今年大获丰收。核桃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清水县的主导产业,全县种植核桃28.43万亩,目前挂果的有4.4万亩,产量达到了400多万公斤,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记者胡丽霞令文慧摄
清水核桃丰收
□记者胡丽霞实习生卢珊
吃上了干净水,住上了新楼房,用上了土沼气,走上了柏油路。医院就在家门口,学校建在村里头,上学有资助,生病有保障……回首过去五年,一件件为民办的实事都落在了实处。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倾心为民解决难题,谋划幸福,绘就了一幅生动的“民生”画卷。
大投入夯实农业新基础
五年前,秦安县安伏乡麻家湾的伏刚刚一家吃水要从几十里地的山里去挑,如今,他们再也不用为吃水而发愁,2010年市政府承诺要建设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项目,解决农村饮水问题,麻家湾就包括在其中。如今,不仅麻家湾,周围的附近村落也都吃上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自来水。而这只是五年来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
2007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后,对“三农”的支持与大投入成为农村民生面貌改善的重要力量。翻开五年来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多予”的理念直接体现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和医疗、教育、文化体育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的众多项目上。
五年来,政府每年按承诺硬化完成一定数量的通村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五年来,大力实施“安饮工程”,累计解决78.98万人的饮水难题;五年来,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和城市再就业工程、贫困家庭子女专业技术培训与转移工程,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16.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63.4亿元。五年来,政府加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力度,农村贫困面由22.14%下降到14.1%。
与此同时,从开展城乡贫困群众重大疾病救助开始,逐步扩大到农村特困户救助向低保户过渡,广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大部分农村危旧房改造,改厕、沼气入户,建设农家书屋和农民健身工程,大力推进农家店和供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基础和农村环境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惠民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更为五年来的“三农”提供了坚实的注脚。来自市委农工部的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发放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882.4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3729.1万元,亩均补贴分别是3.7元和28元;已兑付粮食“两补”的农民户数达627844户。(下转第二版)
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1亿元,建设和改造各类农家店1632个,覆盖了全市92%的乡镇和57%的行政村,商品平均配送率达到62%,商品销售总额累计达到14.32亿元,受益农民128.6万多人,占道全市农业人口的51.7%,有效解决了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实惠和不安全的问题,不断繁荣了农村消费市场。特别是近两年来,农村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和城乡一体化试点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安全饮水、农田基建、水利水保等工作全面加强,五年来,累计完成生态造林144.9万亩,兴修梯田74.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55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新建堤防101.3公里,建成户用沼气近10万户,解决了农村78.9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小标题)广覆盖编织社保大网络
与农村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相对应,城镇的社保网络在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中逐渐得到同步完善。
2007年,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非职工人群,全市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2008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保人员增资落实到位,劳动关系更加和谐;2009年,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各项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养老保险和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开始启动;2010年,提高基本医保受益面,全面落实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120元补助标准;2011年,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农村低保标准由850元提高到1096元。
城乡统筹发展,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五年解民生之难的首要亮点。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增加,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顺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11个,床位9412张,各类卫生技术员10281人,年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
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在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先后启动了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保险,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和基本医疗保险优惠办法,全面实施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政策,推行了困难企业社会保险援助制度。
城乡救助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市15.6万低保户享受低保补助金3.9亿元;城乡特困群众大病救助、重大自然灾害救灾救济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政策全面落实。到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全市7个县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人数分别达12.64万人、14.98万人、27.18万人、10.8万人和4.1万人;纳入城镇和农村低保人数达到10.8万人和39.05万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65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3%,实现了由基本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小标题)大手笔给力教育大发展
翻开五年的件件实事,除了“三农”问题,教育几乎成为每年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从2007年到2011年,这五年时间,市委市政府将教育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举措,常抓不懈。2007年解决高校就业;2008年提高义务教育的补助标准,改造中小学危旧房;2009年实施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对全市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新招学生实行减免部分学费,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以奖代补;2010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20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2011年,改造中小学校D级危房12.4万平方米。
五年来,“普九”目标全面实现,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教育布局调整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规模不断提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儿童美德工程等加快实施,“十一五”累计教育总投入9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2倍。
5年,58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从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非职工人群到扶持大学生就业,从中小学危房改造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件件都是民心所向,涵盖百姓食、住、行、用水、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老百姓谋幸福、办实事,成为五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行动。正是秉承这样的指导思想,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承诺为民所办的实事,件件都想在了群众心里,办在了群众心上。也正是秉承着这种核心价值,市委市政府正在打造一个“幸福天水”。
投保热线:4001234567
头条新闻
【电话投保就选人保】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新闻推荐
□记者杨璟【本报讯】10月29日上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参加清水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清水县要在抓好政府建设的同时,开阔思路,全力以赴,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在听取了代表发言后,...
清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