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水 今日清水 今日秦安 今日甘谷 今日武山 今日张家川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今日秦安 > 正文

矢志育人九十载 立德树人谱华章 秦安县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来源:天水日报 2019-10-18 16:24   https://www.yybnet.net/

秦安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天水市北部,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陇东南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热土上,汉代飞将军李广、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明代学者胡缵宗、清代“陇上铁汉”安维峻等秦安籍历史名人灿若星辰,为后人称颂。

人杰地灵的秦安自古崇文重儒,书院兴盛,学堂私塾遍布城乡,有“秦邑小邹鲁”之称。教育的发展立足于时代的坐标之上,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秦安教育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彻底改变了教育底子薄、整体落后的状况,建立了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而说起秦安教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令秦安人为之自豪的名字:秦安一中。

走过九十年风雨历程的秦安县第一中学,如今是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及天水市、秦安县教学质量“优胜学校”、高考“优胜学校”,在天水教育界享誉盛名。可以说,秦安一中的发展史,就是秦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极具代表性的缩影。

1929年,成际、丁玺、徐云章等一批有识之士,敏锐地洞察到当时的秦安落后的根源,以超人的胆识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四处奔走,百计运筹,创办了“秦安县立初级中学”,从无到有,这是秦安教育史上开天辟地的飞跃。其后,校名六次变更,先后经历了秦安县立中学、秦安县中学、甘肃省秦安中学、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甘肃省秦安县五·七红专学校、秦安县第一中学等发展阶段,弦歌不辍、一脉相承。

1956年,校址迁至城南邢泉村,纳长山之灵气,得可泉之清韵。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胸怀报国志向从全国各地来此任教,开始了秦安一中的“第二次创业”。他们不畏困难、奋勇当先,淡泊名利、任劳任怨,成就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秦安一中”的两度辉煌。

2005年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支持下,秦安一中“第三次创业”的号角激越鸣响,新一代一中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奋力开拓、攻坚克难,先后完成了两次改扩建工程,校园面积扩展至220亩,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教学大楼气派非凡,操场、公寓、食堂等设施应有尽有,校园网站、OA办公系统、“智慧云”桌面以及其他电教设施一应俱全。教学区及师生生活区、活动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南部山体得到有效治理,体育馆宏伟壮观,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基本实现。景致园林化,装饰艺术化,环境人文化,校园硬件的变化地覆天翻。

2009年10月7日,八十周年校庆成功举办,秦安一中有了第一部校史、第一个校史馆,校歌《为了明天的辉煌》经重新谱曲得以传唱,“仰高思齐,厚学致远”的校训被准确诠释、赋予新意,“一中精神”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表述。

2010年秋季,甘肃省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秦安一中抢抓机遇,奋力作为,积极构建新课程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学校课程系统、课时系统等基本框架,确立了“认真地读,精要地讲,有效地练,自主地学”的课堂教学指导方针,开齐开足涉及八大领域的国家课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组建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旨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以素质教育理论、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自主学习原理、新课改理论为指导,以学案为载体,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课比天大”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两把、两重”思想在实践中开花结果。“和而不同,止于至善”,新课改带来了理念的改变、课堂的转型、评价方式的突破,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秋季,在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下,由县教体局主导,地处农村、办学力量相对薄弱的秦安四中高中部整体迁入,成为“秦安一中四中部”,开始了秦安县高中布局调整的大胆尝试。在“一校两部、渐次融合”的基本思路下,本部的教育教学能力得以有效放大,“四中部”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快提升,“超大规模学校”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

2014年11月13日,历时九年、经过两次评估验收,秦安一中终于成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长达四十七年的跌宕起伏后,秦安一中再次以“省级”冠名,实至名归!创建省级“示范校”,秦安一中的脚步稳健而厚重,付出了艰辛,收获了希望;成为省级“示范校”,秦安一中的奋斗和付出结局圆满,无愧于父老乡亲的重托和期待。而今,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积极有为;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风格独特,整体素质提高;后勤保障有力、可靠,服务意识和质量日益改进;教师敬业乐业,学生奋发向上,进入“耄耋之年”的九十周岁“老校”彰显出蓬勃的活力。

“心念忧乐系天下,志存高远兴中华”是秦安一中光荣传统的写照。建校初,一代创业者把凝炼着民族精神的“礼义廉耻”作为校训,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勇敢精神和远大抱负的培养。“九·一八”事变后,王蕴珊、冯绳武、邓名骧等发起成立了“秦安学生抗日救国会”,发表宣言,通电国民政府,请求出兵抗日,组织游行、示威,劝告商民抵制日货,发动群众积极募捐,慰劳抗日将士,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爱国如家的高尚情怀。1948年,秦安中学已有地下党员13人,他们以一片赤诚的爱国热情,怀着建国必成的坚定信念,发动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积极开展农运、妇运、学运、参军、支前和统战工作,为秦安的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土改时期,学校组织宣传队深入乡村宣传党的政策,为改造旧社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即使是艰难时期,广大教职工依然坚守工作岗位,坚持维持学校的运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抚慰下,秦安一中提升办学理念,定位发展目标,拓宽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办学品位,体现了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坚贞。

九十年间,有一千余位教职工在此耕耘,五万余名学生在此毕业。近十年,有119名大学生、研究生加入一中团队,教师队伍空前壮大,教育事业后继有人;改革开放以来,有32000余名学生考入大学,21名才俊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历届毕业生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的各界人士以及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数以千计,还有更多的普通劳动者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紧握拼搏之火炬,勇当时代先锋,将“一中精神”带到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在长期的砥砺奋进中,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秦安一中精神引领下,学校形成了在办学理念、高效课堂、校本教研、高考备考、分级管理、校本课程、一四中融合等方面风格别致、个性鲜明的七大办学特色。这些特色,已经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及天水市、秦安县教学质量“优胜学校”、高考“优胜学校”……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心血的结晶。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全国教育改革浪潮汹涌的今天,新一代秦安一中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在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解放思想、推陈出新,不得少为足,不因挫折而退,忠诚坚定地向着建设“秦安一流、天水领先、甘肃著名、西北有名”名校的愿景阔步迈进!

秦安县一中90周年校庆活动隆重举行

孜孜不倦,教书育人

幽雅的校园环境

新闻推荐

秦安果树专家应邀参加国庆观礼 潜心育种30载 靳志强总是将好品种免费提供给果农

靳志强近距离观看阅兵仪式靳志强嫁接苹果树全国劳动模范靳志强应邀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后,10...

秦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矢志育人九十载 立德树人谱华章 秦安县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