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水 今日清水 今日秦安 今日甘谷 今日武山 今日张家川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今日秦安 > 正文

王文杰:70年交通快速发展

来源:天水日报 2019-09-24 18:49   https://www.yybnet.net/

王文杰,1945年出生在秦安县陇城的一个小山村里,上完小学后,他考到离家三十多里路的秦安四中上学,初中毕业后,他又考上了离家110里路的秦安县一中,在他的学生时代,学越上越远,路越走越长。

“上高中时一个月回一趟家,来回一趟要花两天时间。”王文杰说,一天要走完110里路,需要早早出门。村里离陇城镇有二十里路,如果在镇上能遇到食品公司拉猪的车,能把他捎到县城,那就是最幸福的事了,作为报答,他可以帮司机看猪。一些好心的师傅愿意捎带行人,而有一些师傅坚决不拉。“那时候觉得司机不同情不理解我们,现在想来,人家是考虑到了安全问题才拒绝的。”

能搭上顺风车的机会很少,更多的时候王文杰步行。他从早上出发走到中午,经过陇城镇来到四十墩湾时,路程大概过半,他就在此歇脚,这里有户人家卖面,对王文杰来说,吃饭主要是解渴。

“有时农户家里有事不卖面,我就在路边的水渠旁,喝一点泉水歇一歇,然后继续上路,时间不能耽搁。那时候回趟家,早上出门漫天星星,晚上到校也是满天星星。”王文杰说。

1965年以后,秦安县有了到陇城镇的班车,一天一趟。那时候的班车是敞篷车,类似于现在的小卡车,没有座位,乘车的人站到车厢。

“有了班车以后买票相当紧张,有时要托人买,有时自己排队买,一块多钱一张票根本就抢不上。”王文杰说,虽然有了班车,但是因为买票困难,在回家的时候也做好了步行的准备。买上票的时候对他来说,是件高兴的事,回家的心情也如同汽车一样急切而又热烈。

随着生活条件的渐渐好转,一些单位也有了办公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而王文杰也是他们村第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王文杰的努力工作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那时候他回家偶尔可以借用一下单位车子。

王文杰说:“骑着自行车回家是既自豪又满足,不仅节约了回家的时间,车子还能带东西。村里人看着我骑的自行车,又好奇又羡慕。回去后,我都会在麦场骑上几圈,村民那羡慕的眼光就更不用说了。”

从县城骑自行车回家,途中经过一座大山,每次王文杰都是推着车子爬一个多小时的山,一趟山爬下来,累得满头大汗,这在王文杰看来都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文杰回家基本上是坐班车或者骑自行车,虽然生活还不是很富裕,但随着各种车辆的增加,他已经完全告别了步行回家的历史。

“我有个亲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去了美国留学,他给我们写信说,到美国后不太适应,跟不上人家的步法,无论上学或出门办事都需要一辆汽车。我们看信后觉得非常吃惊,私人拥有汽车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谁会知道在不远的将来,这些都不是梦想,已经实现,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私家车不再是有钱人的象征,它就是一个交通工具。中国交通的发展,在70年间不能只用发展形容,应该用飞速发展形容才对。”王文杰深有感触的说,以前是人等车,还坐不上车,现在都是车等人,什么时候坐车都可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出行是更方便了,私家车、动车、飞机、高铁的出现,满足了不同人群出行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70年来,交通的快速发展,带给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王文杰说。

□本报记者邵兰霞

70年来,交通的快速发展,带给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王文杰

新闻推荐

70年一瞬,仿佛换了人间

我亲爱的祖国:滚滚长河,滔滔长江,翻涌万年不息;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沉浮千年不变。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个响彻世界的...

秦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秦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王文杰:70年交通快速发展)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