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1938年,那时候人太穷,可以说一无所有,冬天只能穿草鞋单衣,日子过的太苦。”82岁的窦玉玺回忆起解放前的那段日子,用暗无天日来形容。
解放后的中国还很贫穷,那时候物资匮乏,百姓缺衣少吃,但对于窦玉玺来说,虽然还时常挨饿,日子却已经慢慢好起来了。
一个经历过饥饿的人,对粮食格外充满感情。刚参加工作的窦玉玺,一个月工资才28元钱,每人每月供应28斤面粉,四两肉,没有蔬菜,面粉有百分之四十的粗粮。后来他的工资涨到了36元,1985年他一月可以拿到69元。“我一月挣36元时,要养活六七口人。自己一个月花掉十几块钱,剩下的全部寄到家里用来买粮食。1960年,一斤玉米要五元钱,物资都是定量限量的。”窦玉玺说,那时候物资匮乏,所有的东西都用来换粮食,他的一件呢子衣服换了八斤发霉的谷子,挨过饿的他,不能容忍年轻人对粮食的浪费。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说,要让工人的工资涨到二百多元时,我们想都不敢想,有那么一天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现在我的退休金一个月要四千多元,比起以前涨了不知道多少倍,日子还能过不好吗?”窦玉玺说
经过一个买什么都需要用票的年代,等到了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时候,在窦玉玺看来,这样的日子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
窦玉玺在秦安县邮电局干了一辈子,他见证了邮政事业的发展过程。1957年,窦玉玺参加工作时通信相当落后,据他回忆,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邮件都靠人背担肩挑,邮递员送邮件非常辛苦,不仅要步行,还要背上邮件和几天的干粮,送一趟信来回好几天,走到哪里住到哪里,集镇周围的村庄去一次要两三天,远的地方时间就更长了。“以前信件到村按规定七天送达,乡镇是三天送达,实际上,有的地方要半个多月才能收到信。等条件好一点的时候,单位有了自行车,邮递员送信才轻松一些。改革开放后,秦安邮电发展就更快了。”窦玉玺说。
1958年,秦安的部分村通上了电话,开始有了手摇电话,那时候通电话要预约,先把人约好,才能通话。“陇城有个人家的孩子在美国,他给家人来电话,提前一天约好,然后邮局的工作人员和他家人联系好后,家人按照时间到邮局才能接上电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县城以内就有了自动电话,这时候就方便多了,现在通讯都是几秒钟的事情,不仅有声音还有图像。”窦玉玺说。
“秦安在1972年以后,只有邮电局、面粉厂、银行这几家单位是楼房,其他房屋都是平房,现在秦安大街都是高楼大厦,平房越来越少。”窦玉玺说,家里的住房条件,也从参加工作时的六七口人挤一间33个平方米的房子,到现在换成了宽敞明亮的住宅,这些都是好时代带给我们的幸福。”窦玉玺说。
在窦玉玺看来,现在的社会真的太好了,年轻人太幸福了,衣服穿的是颜色和款式,住房讲究宽敞明亮,出门有车,这样的日子是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窦玉玺出生在解放前,成长在新中国,经历过各种苦难的他,对现在的生活倍感珍惜。他是一名老党员,经历过艰苦的岁月,也盼来了幸福的生活,几十年来他始终用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一个党员,首先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干工作不能挑三拣四,党员就要起到先锋引领的作用。”窦玉玺说。
□本报记者邵兰霞
作为一个党员,首先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干工作不能挑三拣四,党员就要起到先锋引领的作用。
——窦玉玺
新闻推荐
本报特约记者金树军天水特色农业发达,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和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
秦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秦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