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燕芸
“改革开放的40年,是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40年,是经济结构最‘优’的40年,是项目工作最‘实’的40年,是人民生活最‘好’的40年,是天水形象最‘靓’的40年。”12月21日,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文元接受庆祝改革开放40年全媒体采访团专访时,一连用了5个“最”总结了天水市发展改革工作。
杨文元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天水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管理,全市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从“五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全市制定实施了九个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5.76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614.96亿元,增长了106.76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2.13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313.11亿元,增长了147倍。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消费、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8:32:30调整到2017年的16.7:30.8:52.5,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如今的天水,正在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文化旅游、大数据、医养康疗、航空维修、军民融合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现代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十二五”期间,全市实施重点项目(上亿元项目)507个,完成投资1800亿元。“十三五”前三年,全市实施重点项目249个,完成投资711亿元。如果说之前天水地处西北、交通不便,那么如今天水已经成为了陇东南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居民生活也得到不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0元发展到2017年的24612元,增长了79.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25元发展到2017年的7065元,增长了56.52倍。
“如今的天水,可以说是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速追赶超越的奋进期,全城创新、全民创业的井喷期,高铁东西贯通,高速四通八达,区域中心城市的主骨架初步成型,花牛苹果、秦安蜜桃、武山蔬菜远销海外,更是成功进入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级重大战略,赢得了国字号金字招牌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杨文元说,党的十九大为我们绘就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未来,新天水将以蓬勃的新活力、包容开放的新姿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基础条件,壮大产业规模,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将天水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谱写出追赶超越、辉煌复兴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大地湾—陇城古镇—上关明清古街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 入选世行贷款项目
本报讯【记者孙有生】12月17日,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12日,世行贷款甘肃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项目经理艾哈迈德...
秦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秦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