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沈丽莉
深秋时节,寒意渐浓,但天水市秦安县莲花镇高楼村和曾梁村两个安置点暖意融融。10月31日,莲花镇组织干部群众分别在高楼村、曾梁村举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乔迁仪式,6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喜迁新居。
这是“十三五”期间甘肃省不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一个小镜头。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间,甘肃省计划对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其中集中安置(10户及以上)37.7万人,分散安置12.3万人,共涉及12个市州70个县市区。截至10月底,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122个已竣工,竣工率65%;安置住房竣工8.3万套,竣工率72%;搬迁入住29.6万人,入住率59%。
优化顶层设计确保“搬得出”
甘肃省是全国最早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省份之一,早在2001年就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省份。2001年至2015年,全省累计搬迁贫困群众22.4万户111.6万人。
“十三五”以来,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为此,甘肃省全面落实省级统一领导、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的易地扶贫搬迁责任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甘肃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等“1+4”工作方案,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目标、资金来源、支持政策、项目管理、融资平台运行、后续产业发展、成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规范。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如何确保搬得出,是首要问题。为确保把易地扶贫搬迁的“帽子”戴在该戴的贫困户头上,甘肃省充分发挥项目县区基层党组织、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作用,针对新政策与原有政策变化,对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情绪疏导,动员搬迁群众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到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来。
为了让贫困户早日住进新居,各地始终把精准识别放在首位,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逐级公示、层层审核”的原则,将全省需要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的50万建档立卡群众确定到户到人。(转5版)
新闻推荐
本报秦安讯【记者王建华】秦安县两名男子专门选择学生出租房进行盗窃,频频得手,当民警抓获二人时,已经作案20多起。今9月...
秦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秦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