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秦安新闻 > 正文

128方牌匾 12万余份报刊 见证历史变迁 探访秦安上关明清古街上的“牌匾报刊博物馆”

来源:天水日报 2017-09-01 09:28   https://www.yybnet.net/

8月23日上午,接连几日的小雨暂时歇了脚,太阳拨开云彩微微探了探脑袋,街上若有似无地升起了一丝闷热。行走于古色古香的秦安县上关明清一条街,隐没于老街中段一座两层仿古建筑内的“牌匾报刊博物馆”,让人顿时眼前一亮。

这处位于闹市中的文化场所,现藏有128方具有重要价值的牌匾,这些牌匾大多出自胡缵宗、左宗棠、张之洞、陆润庠、安维峻、曾璧光等朝廷要员和书法名家之手。而馆藏12万余份不同时期的各类珍贵报纸刊物,则从现在一直可以追溯到雍正元年。

走进400平方米的展厅,记者看到,大小不一、出自不同时期名人名士之手的牌匾整齐划一地悬挂在墙上。胡缵宗题,原置于秦安文庙学巷对面胡家巷口牌坊上的“多士坊”匾;赵熙题,祝愿老人长寿幸福、吉祥安康的“寿考维祺”匾;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为一位中了武举第二十名的朋友所题“武魁”匾;喻指受匾人心境淡远,或为官廉洁,两袖清风的“琴鹤风清”匾……其内容涉及广泛。

“馆里花费多年时间共从民间收集来128方牌匾,现在你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精选出的66方。这些牌匾中,时间最长的要算胡缵宗于嘉靖丙午年题写的‘世代昌隆\’匾。”秦安县牌匾报刊博物馆讲解员蔺娜介绍说,匾额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它把中华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以匾研史,可以佐证;以匾学书,可得笔髓。”匾额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已成为今天研究民族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目前,该馆收藏的这些匾额中,与秦安有着一定渊源的匾额亦不在少数。

报刊展厅里,精装于玻璃框内的一张张发黄的老报纸,按分类不同或整齐地挂于墙上,或陈列于展柜。由12万余份报刊精选出陈列于此的660份报刊中,从清代的《邸报》到民国、新中国等具有代表意义,记录我国各个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的报刊,一应俱全。

“报刊馆收藏的报刊跨越了近300年的历史,其数量及种类均十分丰富,目前在省内也算是独一无二的。这些老报刊记录了过去的历史,记录了民族苦难的过去和奋斗历程,也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说起馆内收藏的各种报纸,馆长伏敬喜如数家珍。

在蔺娜的引领下,记者参观了这间报刊展厅,该展厅设为两大展示板块。其中,第一部分是各个历史时期及重要事件的报纸展示,如历届党代会、国庆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文革”时期等具有代表性的报纸创刊号及“号外”等珍贵报刊藏品,共分为八个专题。第二部分则是展柜中陈列的清朝老报、特殊材质的异型报,以及各类红色刊物、特色图册、图书等,共分为三个专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由清政府主编,堪称中国近代报纸鼻祖的清代雍正元年《邸钞》报,这也是该馆现藏最早的一份报纸。据蔺娜介绍,北京出版的《邸钞》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报纸实物之一,极为罕见,属中国老报纸中的珍品。这份《邸钞》报共16张32页,品相好。其封面盖有长方形红色印鉴为“北京大同中学读书馆之章”,上又覆盖椭圆形蓝色“义城义专贴印讫公所”章,内容为“上谕”,在民间仅有数份。

除此之外,这些报刊中关于两弹一星、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事件的“号外”,以及刊有解放兰州、解放天水消息的报刊都挂在醒目位置。而诸如伞报、扑克报、名片报、丝绸报、扇子报等不同材质,千姿百态的异型“报纸”,则让很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开馆以来,这些珍贵的报刊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参观,大家反映非常好。”自2013年开馆起便担任讲解员至今的蔺娜告诉记者,报刊本就是历史的浓缩,往往只有经历过某一段时期的人,才会对那段时期的报纸兴趣浓厚。工作中,她常常会看到有些老人自带板凳到馆里来摘抄报纸,重温历史。有的人则对《邸报》十分好奇,觉得它不太像报纸,反而更像是一本书。而对于发行时间跨度长达78年,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的《申报》,作为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不少人只是在电视或影视剧中看到过,却没有真正见过实物,因此会引起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就在记者采访间隙,一位老人扶着门框走进了报刊馆,他告诉记者自己名叫薛荣祺,今年82岁,家住秦安县城北关,听别人说这里有个“牌匾报刊博物馆”,对此慕名已久,所以过来看看。老人感慨地说:“虽然我是第一次参观报刊博物馆,但能看到这么多珍贵的报刊,而且很多报刊的新闻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实属不易,感觉非常好。”

“我们通过收藏和免费展示这些来之不易,且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牌匾、报刊文物及文献资料,除了能更好地保护这些散落民间的瑰宝外,还给群众提供了一个感知历史、了解历史的机会。这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的,感兴趣的人来说,非常有意义。”采访结束时,谈及有关这座“牌匾报刊博物馆”的未来,伏敬喜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此参观,从中认知牌匾、报刊的“真面目”,见证其历史变迁。

馆藏报刊牌匾

新闻推荐

回忆父亲——一位治沙人的一生

顾颉刚先生与《老百姓》十日刊同仁,后左立者为郭普。张心一教授与郭普(站立者)图片由文作者提供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日本客人在民勤郭普先生一整理资料,看到了一张父亲的老照片,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前...

秦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秦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128方牌匾 12万余份报刊 见证历史变迁 探访秦安上关明清古街上的“牌匾报刊博物馆”)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