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版】天水:奏响深度融合的文化乐章
文化,有改变一座城市的力量。
天水,因历史文化让外界广为熟知;现在,一场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其探索出了一条经济不发达地区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如何精准定位天水在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版图中的地位呢?天水市委书记王锐给出的答案是: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中,将天水市定位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的核心区域,充分表明天水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和省级战略层面,为促进天水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批一年半之际,天水市已然奏响了波澜壮阔的文化交响乐,书写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答卷。
总体思路: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全面推进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历史区建设工程
天水市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旅游与区域产业开发融合、文化传承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原则,依据省上总体规划,结合天水实际,2013年6月制定出台了《天水市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确定了 “一长廊”引领、“三园区”支撑、“六工程”推进的总体思路(简称“136”工程),全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全面推进省上提出的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历史区建设工程。
“一长廊”:规划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天水百里石窟艺术长廊,打造华夏石窟艺术之都。依托天水独特的石窟艺术资源,以麦积山石窟为核心,以仙人崖、大像山、华盖寺、水帘洞、木梯寺等石窟为节点,着力在保护、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努力把天水打造成为华夏石窟艺术之都。
“三园区”:一是规划建设中华始祖文化园,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以伏羲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以秦州区西关及北山片区和麦积区三阳川卦台山为重点,整体规划,联动开发,以园促片,辐射周边,带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努力把天水打造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二是规划建设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大地湾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为基础,积极申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努力把大地湾遗址打造成为集考古、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大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基地,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是规划建设麦积山文化旅游区,打造中国西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地。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在东柯河—颍川河流域规划建设集旅游集散、温泉度假、养生保健、文化展示交流为一体的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新区和中国西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地。
“六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工程、文化服务基础建设工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文化品牌打造提升工程。
为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的问题,天水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原来的100万元逐年增加到今年的2000万元,采取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引导扶持发展势头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文化单位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为拓展融资渠道,市委市政府着力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正在筹备成立天水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公司,通过实施政府引导,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等联合推进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
项目建设:刚一岁半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在天水却频频散发出可圈可点的诸多“闪光点”
去年年初以来,天水市紧紧抓住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深度挖掘天水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推进以中华始祖文化园、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麦积山文化旅游区三大园区为支撑的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
一岁半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还在“起好步、开好头、打基础”的阶段,可天水市却频频散发出可圈可点的诸多“闪光点”,令人欣喜。
——目前投资6亿元的大地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3.44亿元;
——清水轩辕文化园已完成轩辕桥、轩辕湖一期工程,正在实施轩辕湖二期工程,轩辕谷文化遗址传承保护区正在抓紧筹集资金建设,轩辕大剧院建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张家川回乡风情园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
——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项目已完成综合楼、水上娱乐钢构大棚等工程,完成投资额3.2亿元,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
——麦积区马跑泉公园提升改造项目、秦安县凤山生态公园一期项目、秦州印象、藉河生态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五县两区文化产业项目发展齐头并进,秦州区佳·水岸小镇、天水文化商贸城、麦积区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秦风民俗园、甘谷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武山宁远生态园等项目点分布均衡。文化产业项目运作模式多样、灵活,根据产业类、事业类、公益类项目的不同类型,采用政府投资、招商引资、财政配套、土地流转等方式,出现了公益带动、以商养文、以文兴商的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额达516.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有力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为今后组团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天水市以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华始祖文化园、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个园区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天水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支撑项目。
目前,秦州区政府正在加快中华始祖文化园的建设步伐,研究中华始祖文化园项目运营模式和投融资方式,制定园区建设方案。麦积区政府正在《东柯河—颍川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基础上,抓紧制定《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建设规划》,东柯河—颍川河区域已通过招商引资,启动实施了全国养老示范基地、苏艺园林等一批项目,项目进展比较顺利。秦安县政府正在围绕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编制大地湾文化旅游相关建设规划。
天水黄河雕漆文化产业园、苏艺园林、天水西部印象度假村、清水温泉生态旅游景区综合开发项目、甘谷县大像山文化一条街、甘肃大地湾文化印象酒店、马跑泉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太极阿胶养生文化产业园、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开发建设项目等2012和2013年19个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程进度较快。
2014年第十届深圳文博会,天水市成功签约7个文化产业项目,金额达到46.725亿元。
除此之外,麦积街子古镇文化影视区、琥珀旱地生态农业产业园、百花小镇、麦积山自驾车营地、清水文化影视城、张家川县民族文化商贸城等一批项目正在和投资方进行洽谈,其中总投资约24亿元的麦积街子古镇文化影视区项目已在第20届兰洽会同中阿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签约,投资方正在进行概念性规划。
深度融合: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旅游产业的核心价值;抓住旅游,就抓住了文化产业的巨大市场
目前,天水市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战略性的文化产业大项目、好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特色鲜明,体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首在理清两者的关系。天水市委书记王锐告诉记者,“我们从新的视角准确认识天水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旅游产业的核心价值;抓住旅游,就抓住了文化产业的一个巨大市场。”
天水的优势是文化,而文化的出路在旅游,所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来发展,既有全局观念,又有现实意义。
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天水市全面策划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目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天水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纲要》进展顺利,计划11月份完成。该《规划纲要》也是省上确定的今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主要任务,是全市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首位工程。
天水市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搭建麦积山大景区和大地湾大景区,作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载体,在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现有景区景点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大、系列全、品质高、配套完善的“大品牌”。重点是开发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创新性等旅游产品,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天水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天水市在文化领域重点解决文化旅游资源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
在深度融合中,天水依托丰厚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扶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精心谋划重大项目、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
截至目前,天水市2014年上半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27.21%,文化相关产业法人单位618家,资产总额30.5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348人。上半年招商引资完成62.15亿元,到位资金15.06亿元,完成投资额14.21亿元。
资源开发: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品牌,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品位
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天水在文化产业方面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意蕴和内涵,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麦积山文化是其绕不开的重要遵循。
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维俊告诉记者,天水市以良好的资源禀赋为基础,走出了一条特色化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2013年,天水市公祭伏羲大典暨第24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获得“最具魅力节庆城市”奖,中央电视台四套国际中文频道对公祭大典进行了全球现场直播。2014年公祭伏羲大典首次实现海峡两岸公祭。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拍摄了5集高清纪录片《麦积山石窟》,央视《远方的家》《走遍中国》《丝路重新开始历程》《探索与发现》《中华民族》《故乡》《丝路新发现》《镇馆之宝》等栏目先后在天水市拍摄了各类专题片。一系列高规格、立体式的宣传报道,极大提升了天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打造“文化软地标”,近年来,天水市创排了《山里红》《伏羲颂》《麦积圣歌》《邓宝珊将军》《一画开天》《关山月》《轩辕大帝》等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艺术精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专业奖项,尤其是去年《麦积圣歌》荣获全国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
今年,天水市还将争取实现以反映天水文化为内容的一部戏剧、一部电视剧,以麦积山和伏羲等为内容的两部纪录片,以《天水通史》和《伏羲文化整理》为内容的两套丛书的“1122”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目标,不断形成天水特色文化品牌。
天水以雕漆、玉雕、竹雕、木雕、丝毯、草编、麻编、陶艺等为代表的民间民俗工艺品深受市场欢迎,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呼之即出。
这批民营文化企业,改变传统经营理念,推行“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努力拓展营销范围,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天水的新兴业态也得到良性发展。《天水日报》深度开发电子报、数字报、手机报等新媒体业态,积极向全媒体发展。成立甘肃有线网络公司天水分公司,积极开通拓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业务,初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格局。
目前,天水汉唐麦积山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天水飞天雕漆家具有限公司、甘谷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天水飞天雕漆被商务部命名为国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甘肃省漆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漆器行业唯一一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泰达印务、派尔彩印、黄河雕漆等6家企业被命名为全省30强民营企业,9家企业被命名为全省100家骨干文化企业。
同时,天水市全面开展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争取用5—7年时间打造100家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建设天水特色文化大市的迫切任务。”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鸿嘉说,天水市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努力探索一条资源保护与创新发展协调推进的路子。
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力度加大。今年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宣布,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全市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8项、省级28项、市级200余项,武山书画、秦安小曲、秦安草编、清水轩辕鼓舞4项入选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5部馆藏珍贵古籍入选国家和省珍贵古籍名录,天水雕漆和天水丝毯、天水刺绣在西北五省区文化联盟非遗展演中分别获得了金奖、银奖。
201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抓落实、出成效的关键一年。天水市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推动全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新闻推荐
秦安县双联行动与***工作协调推进会召开罗笑虎出席并讲话罗笑虎出席并讲话本报秦安6月30日讯(记者牛彦君)今天,秦安县双联行动与***工作协调推进会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罗...
秦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秦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