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秦安新闻 > 正文

天水秦腔:主流发展的背后

来源:天水日报 2012-08-12 08:40   https://www.yybnet.net/

1悠久的历史渊源

贾平凹先生在小说《秦腔》里这样写道,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

秦腔,顾名思义,即秦地的戏曲声腔。据专家考据,这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曾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才日趋成熟,后来陆续受其它剧种如昆腔、弋阳腔的影响,艺术形式日臻完整。秦腔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具有明显的西北古朴粗犷的乡风和慷慨激昂、苍劲悲壮的特点。秦腔之音,既有民歌俚曲的色彩,又有高亢雄劲与缠绵悱恻等情绪的表现力,辛亥革命后,在民主主义革命思潮影响下,秦腔改良取得了很大成绩。从1938年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到1949年全国解放,秦腔持续繁荣,不仅西北地区秦腔兴盛,华东华南也出现了一些秦腔班社,它甚至对越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到天水秦腔的发展史,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那时,宁远就有“于家班”活动于武山一带,后至咸丰年间,陈氏“魁盛班”活跃于秦州城乡,同治末年,清水有“马家班”、“福盛班”等。其时,这些班社既演秦腔剧目,又演地方小曲。再后来,光绪二十三年(1855年),陕西周至人西府腔名艺人李炳南偕众来秦州“卖戏”,深得当地群众欢迎,不久便与“魁盛班”合为一体,又名“西秦鸿盛社”。嗣后,该社定居秦州,历经三代传人,于1954年解体。在长达六十年的艺术岁月中,“鸿盛社”不断吸收外地剧种和秦腔流派及地方小曲的营养,先后演出剧目七百余本,从而成为在天水地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秦腔社团。经历鸿盛社解体的衰落,改革开放后秦腔再度兴盛,一度涌现出米新洪、赵新启、白可见、闫淑琴、段艺兵、周秀英、田美芸、王茹丽等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各有特色,米新洪扮演的大净名满西北,扮演的单童、艾谦、徐彦昭、杨五郎等角色家喻户晓;赵新启扮演的丑角让人捧腹大笑;闫淑琴、周秀英扮演的花旦,白可见的武角,无不让台下观众为之倾倒……

然而,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娱乐业的兴起,天水秦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观众减少,人才流失,演出市场萎缩。这种困境的出现和形成,首先是由于卡拉OK、镭射影像、交际舞等各种现代娱乐形式在城镇乡村迅速流行和电视的普及,这些新生文化娱乐活动使古老秦腔的观众严重分流,天水秦腔曾一度陷入低谷。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在天水市专业院团和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下,古老而悠久的秦腔在交替和互相渗透中逐渐呈现着螺旋上升的趋势。

“听秦腔,可以回味一种逝去的生活,也感慨古人的剑胆琴心,让灵魂摆脱世俗的烦恼,它是一种文化的俯瞰,一种养分,一种适合秦地人生活的土壤和空间。”

戏迷老余对记者说这些话时,轻眯着眼睛,俨然陶醉其间。每逢周末,老余都要大老远从城东跑到城西的伏羲庙听会儿秦腔自乐班的演唱,几年来已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同样,李大爷虽近耄耋,听戏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秦腔演唱为我们这些老人增添了一些快乐,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些朋友,我太喜欢了。”

在城市,很多像老余和李大爷一样生活在陇秦之地人的眼中,秦腔和京剧一样,是国粹。板胡响处,锣鼓起时,高亢的唱腔响彻云霄,那种气势豪情与软语呢喃的剧种绝对是两重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些年陕西有不少秦腔院团来天水演出,影响了一大批天水市票友。在秦州区,票友们大都以自乐班的形式,在樱花园、藉河风情线、伏羲庙、社区等地演唱,场面异常火爆。

著名秦腔演员、天水市秦剧团副团长袁丫丫回忆说,她前不久一次演出结束后途经麦积区麦积镇时已是夜晚11点,路旁一个超市门口,围坐着几百人正在兴致盎然地听自乐班唱秦腔,市秦剧团一行专业演员看到后很兴奋,停车听了好一会。

性格鲜活泼辣的刘丽,是玉泉观的工作人员,曾获首届“秦腔票友大赛二等奖”、“票友红梅奖”一等奖,主攻旦角,在天水市票友圈颇有名头,记者见到她时,正值天水宏昇班在伏羲庙演出,时值酷暑,大伙都汗流浃背,但听戏的热情依旧高涨,刘丽一出《华亭相会》唱得是百转千回,喝彩声此起彼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爽朗的她欢乐之余仍难免有着些许忧愁。

“西秦腔年轻人唱得太少,部分票友得不到家庭的支持,也不被社会认可,生活压力很大,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做好分内之事的同时,能把戏唱得更好,得到更大的认可,也不枉对秦腔的热爱。”刘丽说。

刘丽所在的天水市宏昇戏剧艺术团,自筹资金组建于2007年,2009年8月登记注册。据团长任田录介绍目前是天水市惟一一家正式注册的自乐班,每周一、三、五活动,乐队现有16个人,演员36人,大都是退休人员,群众反响颇好。记者采访当天还曾遇到一位杭州来天水旅游的青年郭小鹏,他正拿着相机穿梭于戏迷中拍照。听惯了南音的他笑着说,没想到天水人唱秦腔的兴致如此高涨,比杭洲人唱越剧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记者从官方了解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天水市举办的秦腔票友大赛中,年轻人和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一小部分群体,水平、积极性都很高,这点尤为喜人。

“文化也在回归,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注重文化的传承,秦腔票友能够出现并增多,这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天水艺研所所长辛轩如是说。

“如今许多乡县都有文化站,不少演员虽然身段差一点,但唱得专业,尤其是传统戏这一块,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真得很不错。秦腔是中国剧种中最古老的剧种,民间票友唱的多是老传统戏,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把大西北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可惜现在90后还是很少有人学,像陕西艺校,即使补助钱都没人学。目前秦剧团最小的秦腔演唱者也都是20岁左右。”谈到这些,每年担任票友大赛评委的袁丫丫颇多忧虑。

七月下旬。阴天,间或小雨。记者赶往与秦州区杨家寺乡毗邻的红河湖畔采访红杨秦艺术团在这里的演出。

胡琴声咿咿呀呀,一曲曲或高亢或婉转的秦腔古韵响彻十里八方,听众里三层外三层将场地围得水泄不通。这个成立于2008年现有演员40余人的民间剧团,发起人是杨家寺乡士子村六旬老人赵文英,成员大都为礼县红河乡、秦州区杨家寺、秦岭乡老中青三代热爱秦腔艺术的农民、教师、干部和中小学生。像杨家寺乡王慧珍、宋小琴、杨双喜、宋瑞香、郑兰英,红河乡赵周、潘芝兰、吕少军、赵凤英等人均为该团的专业演员,他们在农村的演出多为农家堂会和春节聚会。

王慧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便曾登台演出,当时只有十三四岁,主攻小旦、花旦,成年后为全乡文化中心杨家寺村秦腔团的台柱子,后来,秦腔戏曲在农村渐趋衰落后,她不得不将业余生活的重心转向其他,但多年来对秦腔的一腔热忱让她矢志不渝。

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淘得市秦剧团弃用的帷幕、服饰,着力组建杨家寺乡业余秦剧团,这一举动无疑为这里沉寂多年的农村文化生活点燃了一把火炬。受其影响,秦岭、红河等周边乡镇的秦腔爱好者也开始筹划组团演艺,在赵文英倡导下,红河、杨家寺、秦岭三乡的秦腔票友组建了“红杨秦”艺术团,日渐成为天水西南部一支颇有实力的演出队伍。

“我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将我们杨家寺四个村的中青年演员组织起来,成立属于杨家寺的业余秦剧团,让秦腔的血脉继续流动,让同道者的爱好和才艺不要中断,让秦腔演出成为农村文化艺术活动的有力支撑。”已届知天命之年的王慧珍说这些话时,眼神中透着坚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秦安县魏店乡的业余剧团近年来发展势头也是相当良好,据不完全统计,该剧团一年下来大概也要演出300余场,几乎唱遍了周边地区,包括通渭、清水、甘谷等地。

“戏曲培养人的时间比较长,非常辛苦,现在专业的人员越来越稀少了,这几年民间团体的热情参与对我们也算是一点安慰吧。”秦腔演员、秦安县文化馆馆长姚常德意味深长地说。

天水市青年作家,西秦腔研究者西堃,是位不折不扣的戏迷,近年来搜集撰写数十万字关于秦腔的文章,为民间秦腔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告诉记者,在多年来的调查采访中,天水市麦积区、甘谷、武山等地及周边地区像王慧珍、赵文英这样热爱秦腔的人不胜枚举,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民间的秦腔土壤异常丰厚。

“民间剧团和票友为天水的秦腔艺术发展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努力,这个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尊重。”西堃说。

在民间秦腔社团演出势头愈来愈盛的同时,占据主流优势的市县秦剧团近年来也在努力寻求突破。从《山里红》、《睢阳魂》到《麦积圣歌》赴京演出的空前成功,不少新编剧目在不同层面上取得了较好的影响,而一大批秦腔演员也都在设身处地为剧团和天水秦腔演艺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据记者手中掌握一份数据显示,市县区政府对秦腔事业和剧团的重视和支持也是空前的,天水市仅大型新编历史秦剧《麦积盛歌》便投入一百多万,这在西北五省来说都算是较大投入,陕西省有关方面的领导来天水市考察时对此也深感振奋。如今,随着天水市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今年5月28日,天水市秦剧团挂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崭新的一页轰然揭开。

在这一形势下,专业院团该何去何从?市秦剧团团长董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对于改制的政策很好,投入不但不减反而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演出团体的积极性。秦剧团理应抓住机遇,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问题,为打造精品剧目和引进人才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让天水秦腔的影响力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采访结束之际,董卿希望我们的报纸能为秦剧团的演出阵地改善问题进行呼吁,从他铿锵有力的话语中,记者依稀看到了天水秦腔的美好前景。

我国著名戏曲研究家朱恒夫教授在上海大学演讲时说,针对我国戏曲界发展现状,转型势在必行,而就目前戏曲生存能力和社会文化环境而言,完全将之放到市场中自己“找食”,将会承受极大风险。朱恒夫提出,若要保持戏曲的审美属性并不断提高艺术质量,让它与时俱进,决不能将它往市场上一推了事,应该在经济上以更大力度进行扶持,在方向上以更科学的态度给以引导。

行文至此,记者看到,尽管今天的秦腔仍不可避免地面临发展危机,但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它早已与秦人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情感。

那么,如何才能增强秦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帮助其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特别是秦腔工作者们共同思考。

4“改制”后专业剧团何去何从

2城市票友:不疯魔不成活

3农村剧团的异军突起

□记者胡晓宜洪波

新闻推荐

把真正的“千里马”选出来——部分考生谈参加公选笔试感受

□记者辛闻8月11日上午,天水市2012年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笔试工作如期进行。近几天来,各单位干部职工谈论最多、交流讨论最热烈的还是这次公选笔试情况。部分考生围绕这次公选尤其笔试命题...

秦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秦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天水秦腔:主流发展的背后)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