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陈中校
秦安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对严酷,曾经有一方水土很难养活一方人之说。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如今承载秦安人喜悦的“梯田+玉米全膜覆盖+特色产业+集雨节灌+整村推进”的“秦安模式”——旱作农业,翻开了秦安农民增收新的一页,一项项科技成果的推广,牵引生态农业强势发展,秦安人告别靠天吃饭历史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这片古老土地找回了失去的希望。
8月4日,记者顶着烈日深入秦安县千户梁旱作农业示范点采访,接近7000亩的全膜玉米长势喜人,叶肥穗大绿油油的一片玉米将原地貌地形掩盖着,看不出那是地埂那是地块分界,村民脸上带着丰收在望的喜悦忙着田间作务。县农业局局长姚丑义高兴地告诉记者,从目前全膜玉米长势看得出,秦安县20.5万亩全膜玉米又是一个丰收年。
和村民们谈及这几年全膜玉米的收益时,千户村村支书王相德在行地说:“这几年全膜玉米成了村里的主要经济收入,不但玉米收成了,过几年规模果园也就自然建成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梯田+玉米全膜覆盖+特色产业+集雨节灌+整村推进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符合浅山干旱山区实际,又节约资源,还能增收。”
秦安县境内海拨1120——2020米,属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降雨较少。近年来全县农业发展立足县域实际,紧紧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目标,通过整合农业项目,实行整流域片带式开发治理,大力推广科技增粮,实现了梯田建设的效益化、林果基地的规模化、玉米种植的全膜化,为半干旱山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子。
从2007年秦安先后在王尹乡南山流域、姚沟流域,千户乡四坪流域、兴丰乡燕湾流域和王铺乡郭岔流域按照梯田+玉米全膜覆盖+特色产业+集雨节灌+整村推进的模式,通过整合农业项目,实行整流域片带式开发治理,梯田实施到哪里,全膜覆到哪里,果园建设到哪里;路网开通到哪里,渠系配套到哪里,行道绿化到哪里。这种旱作农业发展方式通俗讲也就是首先在浅山干旱区山坡地片带式大修梯田,在山顶修造大型集雨场,建设集雨节灌水窖;其次实施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地里需要什么肥料就施什么肥料。再次,抢墒全膜覆盖种植;同时还实施果树种植和玉米、黄豆间作套种。在幼树生长期间玉米、黄豆套种,两种作物营养互补相互促进,种粮种树两不误,幼树4年后不间作套种就变成了规模基地果园,利用节水灌溉旱劳保收。
发展现代农业,农田基本建设是中心环节。秦安县以整地改土为基础,建设土壤“水库”的举措,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王尹乡书记王明说,王尹乡姚沟流域旱作农业示范点坚持梯田建设与产业调整、全膜玉米双垄沟播种植、测土配方示范相结合,今年在新修梯田内发展优质示范园,套种全膜玉米,新建集雨场,区域内布设集雨节灌水窖,形成了路成网、田成方、林成片的格局,目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近日,记者深入秦安县几个流域旱作农业示范点采访,感受到全县旱作农业带来的好处,已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和赞同。还得知,秦安县按照梯田+玉米全膜覆盖+特色产业+集雨节灌+整村推进的模式,为干旱山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探索出了经验和方法,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新闻推荐
□记者成雄【本报嘉峪关电】8月18日晚,《麦积圣歌》剧组在嘉峪关大剧院对酒钢集团进行慰问演出,原省委书记李子奇,酒钢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建民,嘉峪关市政协副主席、酒钢集团党委...
秦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秦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