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姬旺芳特约记者魏立涛
【本报讯】今年以来,天水市立足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指导,结合地域特色、人文环境和发展基础,积极推进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不同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产业支撑型、循环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城郊互动型、劳务带动型、整体推进型六种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发挥出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产业支撑型。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围绕1—2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秦州区太京镇李家台子村、秦安县兴国镇枣滩村等基本实现了耕地“果园化”、“蔬菜化”,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循环经济型。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规模化拆建、产业化经营、循环化利用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秦州区皂郊镇下寨子村、秦安县安伏乡水泉村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牲畜粪种食用菌—菌渣建沼气—沼渣沼液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了牛、沼、菜良性循环经济。
生态旅游型。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张家川县马鹿乡长宁村建设富有地方民族风味、地方特色、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产业,带动农户参与旅游开发。
城郊互动型。发挥城镇建设优势,加快“五化四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商贸区、工业区、办公区、住宅区)建设,完善提升服务功能,着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使二、三产业与乡村融为一体、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秦州区玉泉镇暖和湾村、东十里铺村、麦积区花牛镇赵崖村等,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展城乡互动,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功能完善的新型村镇,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提升了新农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
劳务带动型。通过转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齐寿乡彭马村、麦积区石佛乡涧沟村主打劳务牌,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户均劳务收入过万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整体推进型。村内已形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格局,农民收入高,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事业发展好,村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自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甘谷县新兴镇雒家村、大庄乡成子村、秦州区天水镇庙坪村、麦积区伯阳镇曹石村着眼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大支柱产业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不断提升村庄功能和村庄品位,建成整洁、美观、设施齐全的新农村,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样板。
新闻推荐
□记者孙镇【本报讯】8月18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第二调研组组长韩岱成带领市信访局、政法委、民政局、公安局、综治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秦安县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天水”...
秦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秦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