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山脚下,从东面蜿蜒而来的南小河经过一路的冲刷,变得沉稳而老练,像温顺的孩子一样幸福地投入母亲河的怀抱。河北岸的凤山村居住着一个和睦而美满的家庭,家中的老母亲何玉莲已经81岁了,别看她整日笑嘻嘻的,平时还能帮家里做点家务,其实她是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患者,老人家能有这么一个硬朗的身体和美好的心情,这与儿媳孙春桂的孝顺是分不开的。
1994年,正在与高建林谈恋爱的孙春桂知道了高建林母亲的病情后,不但没有任何抱怨和嫌弃,还反过来安慰高建林,并爽快地答应了他的结婚请求。他俩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一个上班挣钱,一个种地做家务,夫妻俩夫唱妇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直到有一天,平日里寡言少语的婆婆变得喋喋不休,在家里胡打胡闹,吵得四邻不得安歇,相持中的婆媳俩还动起手来,婆婆顺手打了孙春桂一巴掌,她这才第一次见识了婆婆发病时的情形,不免觉得有些后怕。
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和遗憾,感到有些憋屈的孙春桂,跑回娘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母亲,本想得到安慰的她却被碰了一鼻子冷灰,她的母亲不但没有怪罪犯病的婆婆,反而给她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孝敬老人的故事。当年结婚时的承诺也在她的耳边又一次回响,打这以后,她再也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命运和当初的选择,把婆婆当作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宽厚和仁慈之心照顾着有病的婆婆。
在孙春桂看来,帮老人梳头、洗脚,那是儿女们应尽的一份职责,也是对后代儿孙们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婆媳之间长时间的和睦相处,建立起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她俩谁也离不开谁,无论是种地做家务还是串门走亲戚,甚至连别人的婚礼她也带着婆婆去参加。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和热嘲冷讽,孙春桂总是以笑置之,她的那份孝心没有丝毫的动摇和变化。2002年,公公因病去世,孙春桂为了不让失去老伴的婆婆感到寂寞和孤独,干脆和她睡在一个炕头上,这一睡就是整整八年。
2003年的一个早晨,东方刚刚破晓,孙春桂和平日里一样正在厨房里做早餐,犯病的婆婆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溜出家门,情急之下的孙春桂找遍了所有的亲戚和婆婆常去的寺庙,当婆媳俩踏着夜色回到家里的时候,她已累得筋疲力尽,倒头便在床上睡着了。其实在婆婆每一次犯病的时候,孙春桂都像哄小孩一样哄着患病的婆婆,生怕她离家出走,在外面冻着饿着,甚至遇到什么麻烦或者危险。
2008年的一个上午,犯病的婆婆刚跑出巷口,正好被一辆快速行驶的自行车撞了个正着,跟在后面的孙春桂顿时傻了眼,她连忙背起不省人事的婆婆赶往医院。在一个多月的卧床治疗中,除了按时熬药喂饭之外,还要伺候大小便,有时候婆婆因为干燥上火,大便吃力,在一旁看得心疼的孙春桂全然忘记了脏和臭,用手帮着婆婆大便。
长期的操心和熬夜,孙春桂也比原来瘦了不少,深爱着她的亲人和邻居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夸在嘴里。
邻居们都说,春桂对老人十分孝敬,经常无微不至地关怀老人,端吃端喝,还经常给老人洗头洗脚,一般的儿媳办不到,就是亲生的女儿对自己的亲妈也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人家当媳妇子的都做出来了。刘大妈说:“我也活了五十多岁了,这上庄下庄、左邻右居都听了不少,没这么孝顺的媳妇子。”
家和万事兴,家宽出少年。也许是何老太太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和一个孝顺的儿媳妇,这几年她的身子骨越来越好。有时间抽出身来的孙春桂也找了份加工布袋子的活,以贴补家用。婆媳俩整日围着那台缝纫机,日子过得越来越宽裕。热爱生活的孙春桂又萌发了入党的念头,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前不久,她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新闻推荐
□特约记者陈中校春种夏管秋收冬闲,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民的生活写照。然而在秦安县家村,“闲冬”现象正被眼下的设施农业生产忙、四方“穿梭”运销忙、就近打工成亮点、冬闲时节“充电”忙代替...
秦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秦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