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秦安新闻 > 正文

苹果富了咱庄户人

来源:天水日报 2010-10-13 16:2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采访组

挖了又栽务果园终成果农富项目走进槐庙村,映入记者眼帘的便是成片成片的果园,那通红通红的“三红”苹果、粉红粉红的红富士、黄亮黄亮的黄金帅,都散发出诱人的果香。采摘着这些成熟的苹果,果农们不时发出快乐的笑声。

已经采摘了一上午苹果,记者见到赵海胜时,他正和家人坐在采摘的苹果堆旁歇息。看着这堆个头和色度都十分喜人的苹果,他们一家人乐开了怀。向记者讲述自家的致富经时,38岁的赵海胜说的更多的还是这些年来为探索一条致富路所耗费的心血。

赵海胜是一名上世纪9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回家后,他便开始琢磨起了一条致富路子。尽管依靠科学种田,让他每年都能取得大丰收,但是短暂的喜悦之后他还是发现庄稼种得好,只能确保衣食无忧,但离他心目中的致富距离还很遥远。他意识到不调整产业结构,致富永远只能是空谈。

栽桃树、植苹果、种脆瓜……看到邻居们正在走的一条条路,赵海胜动心了。桃子是季节性果品,由于其保鲜难,收入有限;脆瓜产量低,从长远来看,也不是好的致富项目。经过一番对比,赵海胜发现还是苹果树效益大一点。但是,由于当时苹果的市场价格不是很理想,有些农户已经开始砍苹果树了。看到这种情景,赵海胜心里直打鼓。后来,经过他对一些砍苹果树的人进行调查得出了结论:砍树的人原因在于其操务的苹果品种不行,质量也不是很高,自然就难取得很好的收益。可只要务到了好果子,即使市场价格再不好,都远远比种庄稼划算得多。于是,他坚信了信念,栽植苹果树没错,只要务好了,肯定会走出一条致富门路。

1998年,赵海胜决计要在自家2亩川地里栽植苹果树。这计划一说出口,就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老父亲说:“不行,家里的4亩地中,真正能产粮的也就只有这2亩川地了。栽了苹果树,一旦卖不了钱,全家人靠什么吃饭呢?”最终,赵海胜力排众议,于当年栽植了2亩红富士。

事实证明,赵海胜的选择没错。这几年,随着果树到了盛果期,他的果园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去年,2亩红富士卖了近2万元,今年收入可能奔3万元。这一下,大家都说栽植苹果树确实是个致富的好项目。

和赵海胜相比,65岁的张永生老人发家致富走过了一条更为坎坷的路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到户时,他家分到了一亩多果园。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尽管张永生老人对其花了很大的气力,但是由于树龄老化、品种退化、市场价格低等原因,他家并没有尝到操务果树的甜头。无奈,在苦撑多年后,他不得不痛苦地一砍了之。

之后,张永生又翻来覆去折腾了许多次,但始终未选定适合于自家的致富项目。后来,看到别人开始栽植苹果树,伤透了心的张永生也未尝试。时间一晃就到了本世纪初,看到许多农户靠栽植苹果树发了家,张永生老人心思又活了。于是,他便再次栽植了3亩多红富士苹果树苗。经过精心操务,这几年果园的收入逐年攀升。尽管树龄还不是很大,但是收入已经越来越可观,去年收入一万多元,今年肯定会突破2万元大关。坐在果园里的果堆旁,数着卖苹果的一沓沓票子,张永生老人脸上乐开了花。他一个劲儿念叨道:“看来,选准栽植苹果树没错。过去,我之所以没有靠操务果园过上好日子,是我没有把苹果务好。嘿,只要务出了好果子,不愁鼓不了钱袋子!”

像年轻人赵海胜和老人张永生一样,挖了又栽植苹果树,靠操务果园致富的村民,在槐庙村还有很多。据该村村支书李进元介绍,该村406户农户中,几乎家家都有果园,3200亩土地中,果园面积已经占到了60%以上。粗略估计,今年全村仅卖苹果这一项的收入近一千万元。全村村民操务果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体现在日益重视苹果品种和质量,极易接受前沿技术,如树下覆盖反光膜,以增加日照时间和日照量,使红苹果上色,以便卖得好价钱,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变卖为存气调库成经纪人香饽饽

槐庙村果农们操务果园的收入逐年攀升的原因,除了靠苹果的品种和质量取胜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还在于村里活跃着一支经纪人队伍。

但是,这些经纪人所走的已不再是请来客商收苹果以赚取服务费的传统路子了。他们建起了气调库贮存苹果,以吸引更多的客商光顾,并实现自己的综合收入。

今年44岁的逯庆文从饭馆打工做起,直至在外地开起了面馆。连他都以为这辈子就靠经营面馆走下去了。未曾想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让他回到家乡建起气调库,成了村里最早的一名靠气调库吸引客商和果农的经纪人。

2005年初,当时还在开饭馆的逯庆文去了一趟陕西扶风县。当地气调库中贮存的苹果卖得相当火,气调库的主人收入自然不菲。这让逯庆文一下子想起了自己家乡苹果难得卖上个好价钱的情景。由于家乡没有气调库,苹果刚采摘后难以长时间保存,大量的苹果便涌到了市场上,客商压价,果农竞价,即使是好果子也难得卖上个好价钱。于是,他便想自己的家乡就是个苹果之乡,自己为何不去家乡建气调库创业呢?于是,逯庆文毅然关了饭馆,于当年回到村子里,和他人合伙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库存量千余吨的气调库。他在为客商贮存苹果赚取存放费的同时,还自己收苹果贮存出售,终于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而今年38岁的李军娃做经纪人10多年,一直靠帮客商收苹果赚取服务费。近年来,看到其他经纪人一个个投资建气调库,走上了一条致富路子,他也动起了脑子。今年初,他联合自己的几名兄弟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库存量3千余吨的气调库。

如今,苹果收购还未结束,他的气调库已经快要存满了。这让他很是高兴。更为高兴的是,有一位客商已经看上了他库存的一批特等“三红”苹果,给出了高出市场收购价很多的好价钱。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建库之初,我心里直打鼓,觉得是不是建得太大了。事实证明,库存量还是有点小。现在,随着槐庙村气调库群渐渐有了名声,除了秦安本地的苹果外,方圆秦州、麦积乃至于兰州、静宁的苹果都运来了,根本不用担心气调库会空下来。嗨,好在于库后还有一点土地,以后有实力了一定得扩建。”据了解,类似经纪人在槐庙村就有20多人。这些年来,村里建起的气调库就有6座之多,其中库存量最大的达到了万吨。气调库总库存量约3万吨。正是这些气调库,改变了苹果采摘后一窝蜂涌入市场,难以卖到好价钱的现状。不仅使经纪人自己增加了收入,还平抑了苹果市场收购价,为果农增收打下了基础。而库存苹果在槐庙村的发展,则经历了土坑、地窖、砖窑直至气调库4个阶段。可以看出,苹果贮存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正是这些气调库,为槐庙村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去了又来众客商立足槐庙跑天水

果农增收只有通过市场销售这个环节才能实现,现实情况是本地市场销售极为有限,大部分还得靠外销。客商因之显得相当重要。虽然前来槐庙村的客商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最终还是使得该村有了相对固定的苹果收购商。客商们看重的除了槐庙村苹果的品种和品质,果农和经纪人的憨厚热情外,贮存方便、价格合理的气调库群更是极具吸引力。

上世纪90年代,认识槐庙村的苹果经纪人后,北京客商赵先生就来到了槐庙村收购苹果,但因该村的苹果那时大多是黄元帅、红元帅,品种不是很好,品质一般,赵先生收购了一回便不想再来了。隔了几年,他发现北京丰台区兴发地果品批发市场上出售的红富士,果型、色度不错,含糖量也很高,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他不禁对这些苹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番打听之后,才知道是槐庙村的苹果。于是,他再次来到了槐庙村一探究竟。果然,几年之后的槐庙之行,没有让他失望,该村改良换代后的“三红”及富士系列苹果让他满载而归。运到北京市场后,当年就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后,他就认准槐庙村乃至于其周边的苹果,每年准时来该村收购苹果。去年,他从该村收购到了120吨黄金帅、75吨“三红”及红富士苹果;今年,至目前,他已从该村收购到了70吨黄金帅、60吨“三红”及红富士苹果,估计收购数字肯定会超过去年。

而浙江客商刘先生这几年来为收购苹果跑遍了陕西、陇南市的礼县,直到2005年便将收购点固定到了槐庙村。原因是槐庙村建起了气调库,方便了苹果的贮存。他告诉记者:“以前,我收购到苹果后运到北京贮存,不仅库存费用大,而且入库、出库倒腾几次,额外花费的费用也不小。可现在这里有了贮存量很大的气调库就方便多了。收购到苹果后可以直接贮存到当地的气调库保险。从当年收购贮存苹果之日起到次年的六·一之前,只要浙江市场苹果价位可以,需要上货之时,我一个电话打到槐庙村的经纪人处,他们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装车,将苹果运到浙江,通过反季节销售,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类似槐庙村的苹果回头收购商就有近10名之多。正是他们将槐庙村乃至周边的苹果贩运到北京、浙江、东北等全国各地,大大提升了天水苹果的知名度。

该镇党委书记孙旺奎告诉记者,目前,该镇35个行政村有果椒面积32547亩,其中,苹果面积26047亩、花椒面积6500亩。年产量5.765万吨,其中,苹果5.7万吨,花椒0.065万吨,总收入2.28亿元。培育果品已经成为该镇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记者感言:

槐庙村仅是天水市农村逐渐做大做强苹果产业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随着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及各级政府对果农进行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的投入,果品已经逐渐成为天水市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记者在市果业办了解到,至去年,天水市果品总面积有250万亩,总产量96.2万吨。其中,苹果总面积有131.9万亩,总产量72.6万吨。建设气调库40座、冷库49座,果品贮存能力25.4万吨。果品总产值18.4亿元,其中苹果总产值11.3亿元。即使如此,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天水市苹果在各村种植、销售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像槐庙村一样,已经将苹果当做一项产业去做,果品种植、销售的收益越来越好;而有的村子缺少技术,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比较慢,缺少统一规划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尚在走传统种植、销售的路子,难以形成拳头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收益自然一般。

市场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谁落伍于科学种植销售,打不出品牌,谁就难以占有市场;谁做到了精细管理,做了销售文章,把苹果种植当作一项产业去做,谁就能赢得市场,取得丰厚回报。挖了又栽,目光瞄准优良品种,精细管理,提高果品品质;建起气调库,解决苹果的保险难题,实现苹果的反季节销售,以之吸引客商光顾,从而靠栽植培育苹果走上致富路。这或许就是槐庙村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带给天水市广大果农的启示。希望政府以后指导全市果品培育村在引进品种、统一规划等方面解决一些难题,更希望天水市广大果农能通过槐庙村的致富经,找准适合自己的路子,有精品意识,走大品牌的规模化产销路子,切实通过培育苹果走上致富路。

金秋十月,果实飘香。辛劳了一年的天水市果农们在数着沓沓票子的同时,又在把来年丰收的图画描绘。这个丰收的季节给了他们怎样的一份喜悦,又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思考?为此,记者于国庆节后前往秦安县郭嘉镇槐庙村进行了体验采访。希望能通过这个村子栽植果树的起起落落,带给天水市众多果农们更多的思考,即如何把天水市果品产业做大做强,让果品切实成为富市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

新闻推荐

清凌凌的自来水到我家——秦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速写

□特约记者陈中校“都说我们在葫芦河畔,肯定不缺水,可多少年,天天吃水犯难。”谈起以前吃水的通苦,秦安县叶堡乡新阳村宋连娃还是一脸无奈。新阳村是叶堡乡川区乡镇,葫芦河距村也不远,即...

秦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秦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苹果富了咱庄户人)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