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水 今日清水 今日秦安 今日甘谷 今日武山 今日张家川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今日天水 > 正文

坚守历史的文脉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天水市博物馆建设发展回眸

来源:天水晚报 2019-10-10 12:41   https://www.yybnet.net/

市博物馆:

薪火相传的文物守护历程

如要追溯天水市博物馆的历史,就要回到1958年。当年成立的博物馆是天水地区博物馆,也是当时天水境内唯一的博物馆。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62年,天水地区博物馆被撤销。

1979年,天水地区博物馆复建。起初,博物馆占地面积仅有几十平方米,工作人员3名,各类文物随意置放在简易的柜架上,仅保证不丢失。1985年9月,天水地区博物馆更名为天水市博物馆,1986年博物馆地址由天水城隍庙搬迁至天水伏羲庙,形成馆庙合一体制,并正式对外开放。

至此,天水市博物馆以全新的面貌,站在了新中国发展的起跑线上,并以伏羲庙的文化内涵为依托,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此时,市博物馆开始以文物保护项目建设为重点,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了伏羲庙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使伏羲庙文物占地面积由2002年的6600平方米增加到35000平方米,扩大了近6倍。文物建筑面积和其他建筑面积由1733平方米增加到5904平方米,扩大了3倍多;同时积极开展民俗文物和社会流散文物的征集,共筹文物征集经费480多万元,征集民俗文物2000多件、社会流散文物4125件。

此时,天水市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也更加专业。文物进入博物馆,首先要经过专业检测,确定是否存有“病害”,经过一系列流程之后,被妥善安放在湿度、干燥度等适合的环境中。2009年,天水市博物馆和省内其他3家博物馆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估审定,被公布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09年10月,天水市博物馆通过升级改造,实现了免费对外开放,免费对外开放后,游客数量逐年递增,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博物馆接待中外各地游客已达100余万人次,而在2004年前后,游客数量只有3万人次,尤其在每年的伏羲祭祀期间,博物馆接待人数每年都创新高。

2017年5月18日,天水市博物馆晋级为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今天的天水市博物馆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61平方米,内设办公室、文物保管部、陈展宣传部、接待服务部、天水民俗博物馆等13个业务部室。历史文化陈列馆有九个陈列展厅,两个临时展厅,一座高清数字影院。30000余件馆藏藏品中,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等,时间跨度上至西周,下至明清,多为珍品。

面对数量庞大的文物藏品,市博物馆急需成立自己的文物修复团队。实际上,从博物馆创立之初,就一直在不断探讨文物修复保护的新方法和科技保护手段。经过反复锤炼,专业的修复小组成立,并于2008年取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和“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2012年2月,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挂牌成立,开始承担馆内文物日常养护及保护修复任务,同时还兼顾省内其他文博单位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以及不定期举办省内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2014年,博物馆采购三维高清数字采集与制作系统等最新的文物检测和研究设备,建成了修复中心实验室,让文物保护从传统手工修复走向了与现代科技检测修复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现今,修复中心以青铜器、陶器、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为特色,兼顾玉石器、铁器、木质文物及文物预防性保护等多层次文物保护修复。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文博馆员6人、文博助理馆员6人,也有文物保护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从之前单一的修复到现在建成的金属文物修复室,陶、玉器文物修复室,纸质文物修复室,文物信息采集室,分析检测试验室等,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

这些年来,文物修复中心同市博物馆一起成长,它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天水市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缩影,目前,文物修复中心已先后完成了博物馆馆藏现代名人字画的修复、麦积山艺术研究所藏100余件碑帖拓片的保护修复,以及伏羲庙先天殿九龙壁、南宅子彩画的保护修复工作,并与其他省市相关单位合作,对当地的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他们的工作成绩辉煌、成果丰硕。

文以续脉,物以载道,天水市博物馆在遵循“修旧如旧”传统修复理念和技艺基础上,结合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和现代科技,按照文物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流程,重视先进理念和新技术的学习应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出了一条“基础为先、创新发展、技艺精湛”之路。

2018年10月1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举办的第十届“薪火相传”寻找文化遗产筑梦者颁奖大会上,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荣获杰出团队奖,这是全国十个杰出团队之一。这份沉甸甸的奖励,不仅是对文物修复团队40年来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市博物馆发展成果的肯定。从文物收藏、文物管理到文物修复,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成为了市博物馆一张亮眼的名片,真正做到了坚守一颗匠心,“让文物活起来”。天水市博物馆这座汇聚着天水历史文化精华的殿堂,将会以充满生机活力的崭新面貌,向人们展示中华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下转13版)

□本报记者 马 楠

一座博物馆,让文物永远“年轻”成为了现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天水市博物馆从建设之初的“一无所有”到逐渐壮大;从最初的“高高在上”到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博物馆对于天水市文化建设的贡献不可小觑。今天,天水市博物馆拥有自己的文物修复团队、各县区博物馆如火如荼地举办着各种社教活动和展览、民办博物馆也在为留住流失文物而不断努力着——它们的发展进程组成了天水市文化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新闻推荐

“十一”期间 天水市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有序

本报讯【记者蔚军平实习生代欣】国庆假期,天水市公安机关全面加强旅游线路道路交通安全排查整治、重点人员管控、风险隐...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坚守历史的文脉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天水市博物馆建设发展回眸)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