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晚报记者杨晓斌
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不仅是一次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盛会,也是一次文化盛会。刚刚结束的公祭伏羲大典暨第30届文化旅游节上,云贵川等地彝族文化专家组团前来天水市祭拜人文始祖伏羲,并与天水市的专家学者一起举办了“伏羲文化与彝文化同源共祖研讨会”,又为盛会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因素。
“在我们彝族的文化传说中,我们彝族的祖先就是人文始祖伏羲的二儿子羲姆哲……”
“彝族易学中,不论天地人理念,还是河图与洛书的音译、字面之义,以及彝文易学中揭示的宇宙世界产生、发展、归宿这一轮回规律的知识体系等方面,无一不揭示了伏羲文化与彝文化同宗同源的关系。洛书是彝语‘鲁素’的音译,意为龙书,河图的彝语是‘付托’的音译,意为联姻……”
“甘肃大地湾8000年前的彩陶刻画符号,很有可能是古籍文献记载的伏羲“造书契”的延续和发展。彝文能对这些刻画符号进行音、义解读,证实了这些刻划符号肯定是文字无疑。”
……
近日,在天水阳光饭店会议室举行的,由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志宏主持的伏羲文化与彝文化同源共祖研讨会上,来自云贵川等地的,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彝学研究专家逯文斌,贵州省政府原副省长、彝学专家黄家培,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郭常平,易经文化创新应用联合课题组导师谢陆鸣,贵州省彝学研究会代会长兼秘书长、彝族文化专家黄克学,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研究员、理事、贵州省民族学会副会长黎斌,云南省彝学副会长兼秘书长、彝学专家黄宇东,四川凉山州语委会原主任、彝学专家阿余铁日等为代表的彝学专家和天水市专家学者一起从民俗学、考古学等方面,通过民间传说,刻划在文化遗址和文物上的符号及古文字等,从多方面论证了彝文化与伏羲文化同宗同源的事实。
研讨会上,贵州省大方县委宣传部文产办主任、古彝文化专家陈福来通过几组符号的对比,用彝文释读了大地湾文化符号,西安半坡遗址、马家窑、马厂等地的刻画符号。他说,到目前为止,考古遗址发现的30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的陶器刻画符号,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大家只认为这些符号是文字最初的简单刻画形态。然而,通过彝文解读大地湾、西安半坡、马家窑、马厂等地的刻画陶符。无形中,彝文揭开了8000年大地湾彩陶符号及系列刻画符号的神秘面纱。或许,这些刻画符号是伏羲造“书契”的延续和发展,这说明了彝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有过相当长时间的高度融合,证实了彝文与这些刻画陶符属于同一文字体系,有力地将中华文明史上推至8000年前。
至于彝文为什么能释读大地湾等地远古先民的刻画符号呢?陈福来说,诸多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文字统一政策,强制推进秦小篆,忽略西南地区一直在彝族群体中使用的彝文,彝文才幸免于焚书坑儒,一直延用至今。所以,用彝文去释读大地湾等地的刻画符号自然就容易多了。
总结发言中,论坛主持人安志宏说,论坛中专家学者们借助民俗学、考古学和古文字等来论证彝文化与伏羲文化同宗同源的方式跳出了以往以《经》解《经》,以史料证史料的窠臼,尤其是以民俗学和古文字来论证彝文化与伏羲文化同宗同源的方法为我们探究伏羲文化、探索远古文明开辟了一条新通道。通过论坛,我们基本能够肯定彝文化与伏羲文化同宗同源,更为有意义的是,论坛中大家得出的“彝文与刻画符号同源”的这一论断说不定会成为我们解开大地文明的一把钥匙!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马放实习生马秀兰】7月3日,为进一步巩固机关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深入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发挥...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