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水 今日清水 今日秦安 今日甘谷 今日武山 今日张家川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今日天水 > 正文

生活在天水的诗人是幸福的 访诗人、画家施施然□见习记者 杨心雅

来源:天水晚报 2019-06-10 17:12   https://www.yybnet.net/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女诗人诗选》主编。诗作被译为多国语言发表于海内外报刊选本,并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节。曾获河北省政府“文艺振兴奖”、“三月三诗人奖”、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等文学奖项,出版诗画集《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台湾)、诗集《青衣记》。

近年以古典与先锋并重的诗风、诗画交相辉映的鲜明形象活跃于诗坛及画界的施施然,本人正如她的笔名一样温文尔雅又亲切动人。

“我是第一次踏上甘肃的土地,但对近年在诗坛兴起的‘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却早有关注。或者说,我关注天水这个城市,正是从李杜诗歌节开始的。同时,也间接开始关注天水的一些诗人。”施施然说:“天水是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有麦积山石窟,有东柯杜甫草堂,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为李杜诗歌节的举办,再次推到全国诗人面前,从而也带动着更多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天水。此次来天水,我相信一定不虚此行,这里特殊的人文环境,将为我带来更多写诗的材料和灵感。”

施施然告诉记者,她应邀参加过一些国内以及法国、台湾等地的诗歌活动,这些活动中的许多闪光点都值得我们摸索和借鉴。而李杜诗歌节则是她第一次应邀参加,通过了解这几天的活动行程和邀请到的诗人作家,她感到这也是一个颇具规模,水准很高的诗歌节。“有王若冰老师牵头,有当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还有这么多同道相随,相信李杜诗歌节会越办越好。”施施然说。

当记者问及施施然对于诗歌普及的看法时,她认为,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工业化的技术进步既带来便捷,也带来了冷硬的隔膜。人们时常感到孤独和虚无。而一首直抵内心的诗歌,能起到慰藉心灵的作用。诗歌为人们提供安慰与关怀,并给予美好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需要诗歌。施施然讲道:“正如荷尔德林说的‘人,诗意地栖居’,此外,诗歌不仅能够为一个城市提供诗意,还能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我们自幼读诗‘朝辞白帝彩云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以及波德莱尔‘恶之花’里的巴黎,博尔赫斯诗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等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以通过报刊、电视、诗歌活动等形式读到这些诗句,从而了解并记住了诗中描绘的城市,即使他可能一生都不会去到这个地方。由此可见,诗歌对一个城市的传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为此,来到天水也为施施然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我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写作的同时,也在画画。”施施然说:“麦积山石窟美轮美奂的壁画和雕塑,使我感叹几千年前古人的艺术成就。有时候,传统文化瑰宝,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接下来的创作,无论绘画还是诗歌,我想都会烙有这一方山水的印迹吧。”

在施施然看来,我们今天的一切文化行为,都离不开生养我们的这一片土地,更离不开所受的教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厚重的传统文化滋养出厚重的诗人,诗歌返照出诗人的灵魂。生活在天水的诗人是幸福的,祝福你们。”施施然笑道。

新闻推荐

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今日盛大启幕

5月31日,从全国各地前来参加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的嘉宾抵达天水市,参加今日在天水一中麦积校区开幕的第四届...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2019-06-10 17:12
推广鲟鱼养殖2019-06-01 12:06
猜你喜欢:
评论:(生活在天水的诗人是幸福的 访诗人、画家施施然□见习记者 杨心雅)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