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末,天水市女画家陈秀菊在微信上写道,“姑娘登上美国哥伦布大学的宣传画册,并被制成名信片式邀请卡,也望吾女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加油!”言辞间,身为母亲的她,欣慰之余甜蜜溢出心田。
在天水市女画家行列,陈秀菊算是佼佼者之一。出生于1965年的她,如今在天水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多年来,她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家乡美景,其中不乏佳作发表于业内期刊杂志,入围各类展览并获殊荣。仅就其取得的成绩,少不得让人心生羡慕。殊不知,其女陈力遥的艺术之路同样精彩。
“三八”节前夕,记者采访走近这对有着共同爱好的母女,倾听她们一起骑车写生,一起观看展览,一起切磋画技,一起享受绘画带来乐趣的那些事……
“我们对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爱”
3月4日下午,如约来到陈秀菊老师家时,她正在备第二天要上的课。
屋内,墙壁上灰色亚麻质感的壁纸,茶几上红黑白相间的桌布,瓶中粉色的花束以及摆放其间的油画作品,无一不让这个家透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没办法,就喜欢弄这个。那边几幅是力遥画的,这几幅是我上课时画的范画。孩子在的时候我俩就各画各的,她画她的人物,我画我的风景,互不影响。”放下手中的备课笔记,陈老师开心地介绍起来。
陈秀菊的父亲陈元贵,一直在铁路部门搞宣传工作,擅长国画、书法。在她儿时,每每父亲练习书法,便会给她一个方凳,再铺上一张纸,然后任其在上面随意涂鸦。耳濡目染之下,她自小便喜欢上了画画。到了初、高中时,陈秀菊更是觉得学校办黑板报就是自己的事。唯与父亲所不同的是,父亲画国画,而她则学习画油画。
1985年参加高考时,陈秀菊以专业课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原天水师专美术系主任张琮的得意门生。凭着对绘画的热爱,1997年,已结婚生子的陈秀菊又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三年的学习时间,也是她写生最频繁的时期。期间,由西北师大原美术系教授、系主任陡剑岷带领,他们一行10人骑着自行车从兰州到青海,再到甘南,一路边走边画,最多时一天骑行70公里。半个月内,陈秀菊就画了60余幅写生作品,创作出《青海——坎布拉之一》等系列作品5幅。
陡剑岷在他的《茨丁回忆录》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述:“我这里要单独叙述一下的,是我此生最艰苦,路程最长,参加人数最多,也最危险的一次旅行写生,那就是1999年的坎布拉之行。”
虽为两代人,但女儿陈力遥对于绘画的悟性及热爱,绝不亚于母亲。
女儿7岁多的时候,陈秀菊带她去看国展,因为年龄小她看了一部分便走不动了。于是,陈秀菊就在展厅一角给她铺了坐垫,并放上画册、水彩笔和纸,让她留下休息,没想到一圈展览看完却找不到女儿了。最后才发现,女儿的涂鸦作品吸引了众多拍照者,竟将她团团围住,可她却浑然不觉。
“从初中到高中,力遥也是承包了学校的黑板报。尤其是上初中那会儿,看着大冷的天,她踩着砖块办黑板报冻得可怜样,我就不想让她办了,可老师和她都不答应。”
平日里陈秀菊带学生,陈力遥也成了小跟班,或是调出色彩复杂的紫色台布,或是圈圈点点便画出干花特有的韵味,再或是用刮刀、水粉颜料画出油画的感觉,看似不经意的一番涂抹,往往会带给妈妈不少意外的惊喜。陈秀菊也会由衷感叹,“妈妈真是重新认识你了”。
看到女儿具有绘画禀赋,但凡外出写生,陈秀菊都会带着她。且不论路途多远、多辛苦,背上的画材,手上的画箱有多重,陈力遥也总能一路坚持到底,并乐此不疲。
不仅仅是外出写生,即便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陈力遥也是走到哪画到哪。
“吃牛肉面的时候,等公交车的间隙,她都在画。有一次我带她去看蒋采萍的展览,她却在展览现场临摹起来,蒋采萍夫妇看她画的还可以,就在她的速写本上签了名。”陈秀菊觉得,画画对陈力遥而言也许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Y桥艺术节上的母女画家
17岁那年,陈力遥参加高考美术专业考试,前后报考了国内13所艺术院校,其中12所的专业考试都通过了。执意要留在北京的她,最终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有幸跟随仰慕已久的许维辛、闫平等导师学习。
2016年,在陈秀菊和陈力遥母女俩心里,可谓是留下深刻记忆的一年。
当年,陈力遥从人大一毕业,母女俩便起程随甘肃艺术家团,赴美国俄亥俄州曾斯维尔市参加Y桥艺术节。期间,她们游览了美丽的新英格兰城市波士顿,途经了纽约州府奥伯尼市,跨越哈德逊河,欣赏了麻州和纽约州壮丽的田园风光,并参观了北美最大的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
如今,音箱上的相框里,便是母女俩那次旅行留下的照片,而在抵达尼亚加拉大瀑布后,母女俩各自以水彩、油画棒写生的《尼亚加拉瀑布》作品,也被摆放在客厅中。
艺术节上,陈秀菊和陈力遥这对母女画家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尤其是陈力遥现场写生的Cary肖像,让大家惊叹之余打消了“这么小的姑娘也是艺术家”的疑问。此次艺术节之旅,母女俩与艺术家们交流,收获颇丰,陈力遥更是产生了去美国深造的愿望。
陈秀菊说,回国后女儿便留在北京学习英语,“每天骑着电动车奔波于两个培训部。托福考的真是辛苦啊,完全是凭着一股子倔劲,考到了美国哥伦布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硕士。”
2017年,在玛斯金格姆大学孙焱和殷红教授的支持与帮助下,陈力遥在北美艺术文化协会画廊成功举办“陈力遥人物画个展”。去年年底,在学院举办的展览中,她的部分优秀作品及个人照片,还被制作成画册封面。
“女儿是我作品的第一个观众”
“我和女儿一个画风景,一个主攻肖像,对于绘画,有时我俩谈的比较好时,眼睛都就亮了,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当观点有分歧时也会反目。其实全世界的母女关系都一样,就是吵吵好好,好好吵吵,何况我俩还志同道合,力遥可是我作品的第一个观众呢!”
说到这里,陈秀菊脸上满是幸福。听她讲,如今陈力遥已成为导师的得力助教,此外,她还独立在当地华人学校当教师,并在哥伦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水彩、绘画创作及剪纸课。每每通电话时,她们会就一些有关绘画教学方面的内容、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彼此也是一个互补。
“我说话语速快,力遥语速慢,她常提醒我,说话不要急,急躁只能让自己头脑发热,只有在语速慢的时候,人的头脑才可以思考。”
“我的眼里只有她”,在陈秀菊手机里,每一次的旅行、写生所拍的照片中,几乎大多是陈力遥的身影,每每看着照片中女儿开心的笑容,她便觉着安慰。
“记得女儿在哥伦布大学所作的个人报告中曾说,自己最爱、最亲的人是妈妈,她给大家展示我年轻时的照片,展示我的作品,并讲述跟着我学画的经历,以及对她的付出和支持,感动了在场的听众,她是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了出来。而我觉得,在从艺之路上我俩更多的是相互支撑,互相扶持。”话说至此,陈秀菊眼中泛出一丝潮湿。
□本报记者洪波
走近她们·“三八”特刊
母女俩分别以水彩、油画棒写生的同题画《尼亚加拉瀑布》,(左幅)陈秀菊所绘,(右幅)陈力遥所绘。
新闻推荐
3月4日下午,秦州区大城街道共和巷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服务在社区免费理发献爱心”活动,营造了关爱老人生活的社...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