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天水新闻 > 正文

寻迹文学梦回大唐 访天水师院文传学院教授霍志军

来源:天水晚报 2019-01-31 10:18   https://www.yybnet.net/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对于霍志军来说,是最为重要,也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一件事。

霍志军是麦积区新阳镇人,他笑言自己是地道的“农二代”,想从穷山沟走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霍志军的父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读过一些书,并一直坚持行医,父亲的鼓励和为人对自己的影响很深,他也明白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聪明人失败在于骄,庸人失败在于懒”,这是霍志军一直教导学生们的话,也是他多年来自勉的话。“我不是一个聪明人,我只能靠着后天的勤奋,一步步地向前走。”霍志军说自己不是聪明人,甚至还有点笨,为了变得优秀,他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幼年时对于知识的向往,都藏在父亲的一本本藏书中。上学后的霍志军阅读必做读书笔记,仔细地摘录、用心地批注,饱含着读书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直到今天,这些笔记还完整保存着,见证着一个文学青年的青葱岁月。中专毕业的霍志军通过自学,于2001年考入江苏师范大学,2004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天水师范学院任教,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后,霍志军并没有停下求知的脚步,2007年,他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一年,霍志军38岁。“年龄不会束缚我前进的脚步,在高校,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知道不足,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在书中行走,是人生乐事。”

学习对于霍志军来说,是人生的乐事,也是幸事。迄今霍志军共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也是天水师范学院仅有的两位“飞天学者”之一,在《光明日报》《文艺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唐史论丛》《明清小说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中国唐代御史研究首屈一指的专家,大唐对于霍志军来说,有着不可名状的吸引力。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巅峰,是中国历史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学,就要以唐代文学为切入点。在霍志军看来,唐代是社会最开放、文化最繁荣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包容的思想领域,也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在唐代文学浩瀚的组成部分中,霍志军独爱唐代御史文化。“狄仁杰,便是我们熟知的唐代御史,对御史学的研究,也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古为今用,唐代的御史学与当代的廉政文学类似。”通过对唐代御史学的研究,可以了解我国的反贪史与廉政史,为我国当代廉政建设提供宝贵借鉴。

除了对唐代文献的研究,霍志军也会创作一些古体诗,目前,他创作有400余首诗、30余幅楹联。他说:“要教会别人骑车,首先要自己会骑车。”学术的严谨苛刻与诗歌的肆意浪漫,同时存在于霍志军的骨子里,这看似矛盾的两者,霍志军却很好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并应用于他的学术研究中,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相继出版的《官吏良鉴》《法曹圭臬》《唐代御史制度与文人》等6本研究专著,以及在台湾地区出版的《唐代御史与文学》《唐御史台职官编年汇考》等5部作品,是霍志军唐代文学研究的硕果与有力佐证。“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大唐这个朝代,您会如何形容它?”“盛唐气象,少年精神。”霍志军说,唐代就像中华民族的青春期,在经历了先秦的孩提时代以后,体现出了无处不在的朝气,而宋代以后,又进入了禁锢而压抑的时代,纵观历朝历代的文学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史。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乡,一直是霍志军心中最放不下的牵挂,在天水师范学院任教十余年来,霍志军培养出的人才成百上千,为学术性研究生新开“唐前诗歌发展史”“考据学”等课程,为国家培养了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为了发掘家乡文化,霍志军加入了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将陇右地方文献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之一,“文学的研究多根据时间线索。忽视了空间线索,而通过南北地域环境的对比,可以突出空间线索,对于研究陇右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起本土文化,霍志军显得很激动。在霍志军的眼里,陇右有着独特的地方优势,北方民族有着自己的智慧,而甘肃地方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曙光升起的地方,陇右文学更是全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陇右大地辽阔沧桑的人文环境以及大江、大河、黄土地这些元素赋予了甘肃文学豪放雄浑的特点,不同于南方的杏花春雨、小桥流水,甘肃文学创作心理单纯、创作经验单调,“信天游”“花儿”都是甘肃人民创作时真情实感的流露。对于陇右文化的研究,除了对于历史文献的极致探索,从霍志军脱口而出的唐诗中,也能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别,“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种表述含蓄又委婉,不似北方人直抒胸臆那般“北方的楼高又高,看时帽子往下掉”。同样是形容高楼,从表现形式上却是天差地别,这也正是唐代文学与陇右文化之间微妙而又紧密的联系。

北方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北方人乐观豪爽的性格,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正体现了这种乐观与豁达的心态吗?霍志军现阶段正在创作《黄土高原的炕》,通过不起眼的土炕能够折射出北方人的生存智慧,“陇右地区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只要扎根于这片土地,它一定会带给你惊喜,我们北方人应该立足于脚下的黄土地,研究本地的东西,研究南方的文化,终究是没有优势,不占便宜的。”对于霍志军来说,文学研究就如同寻找真理,而“真理就像大海,也许我永远找不到尽头。”

■■■

翻开一页页泛黄的《唐诗选》,我们的思绪也随之回到那个浪漫繁盛的朝代;看着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标注,我们震惊于读者对于此书的了解与用心。对于唐诗的痴迷,对于唐代文学的热爱,是霍志军对于大唐文化最真诚的敬意,这本伴随了他近40年的《唐诗选》,更是霍志军开始了解并热爱唐诗的第一位“老师”。

已到“知天命”年纪的霍志军,仍在文学之路上不断求索,他是天水师范学院文传学院的教授,也是一位文学博士。霍志军家的客厅中,有整整一面墙的书籍,“我有藏书9000多册”,霍志军说出这句话云淡风轻,听者却往往惊叹不已。从先秦两汉文学,到隋唐五代文学,再到明清文学,霍志军的研究领域很广,可他却对唐代文学情有独钟,在与霍志军的聊天中,我们不禁跟随着他的步伐,一次次地梦回盛唐。

唐代文学与陇右文化

唐代文学是文学皇冠的明珠

读书经历形成性格底色

新闻推荐

秦州区 部署内部单位治安保卫工作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冯丽娟】1月26日,秦州区召开全区内部单位治安保卫工作会,总结2018年内部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安排部署20...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寻迹文学梦回大唐 访天水师院文传学院教授霍志军)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