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离年就不远了。
小时候,过年自有一番景象。很多事,都要一件一件紧锣密鼓地进行,时间不可错乱,仪式和程序也丝毫不能精简。只有有条不紊地做好一切准备,才能保证在除夕的夜晚,可以安心坐在炕头看春节联欢晚会。
做粉条,是我印象最深的事。
村子里那时只有一两套压制粉条的机器,家家都要做粉条,需要提前好几天去主人家借,才能排上队。通常是帮上一家人做完后,父亲就扛起那个笨重的大家伙往家走。
时间尚早,父亲先在院子里搭木头架子,等着晾晒粉条。母亲已烧开一锅水,一手均匀地把加入苏打的洋芋面粉洒入滚开的水中,一只手捏着两根粗竹棍做成的长筷子,在水里快速搅动,煮熟的面粉,成为一大块稠面糊糊,这便是所需要的原材料。
另一口大锅里的水翻滚不息,伯父、伯母、叔父和婶母,早已做好了干活的准备。伯父和三叔走进灶房,把两根粗木棍架在了灶台上,父亲用铁丝将机器固定在木棍上,等着母亲和婶母在案板上揉好的洋芋面团。
父亲双脚站在灶台上,用力拧着机器上压粉条的钢筋,粉条从细孔里挤出来,掉进滚开的锅里,白花花的粉条和锅里冒出的热气笼罩在厨房里,雾蒙蒙一片。大伯一手拿着长筷子,一手拿着小铲,立在灶台旁,看准时机,在机器下面的细孔截面上将粉条铲断,如此往复,直到塞进筒身的面团全部变成粉条为止。锅开了,伯父再用长筷把粉条捞出来,交给叔父,叔父端出厨房,倒进院子里盛着凉水的大盆里,热粉条马上就凉了下来。我和姐姐负责把粉条从大盆里捞出来,晾在木椽做成的木架子上,我们的双手总被冻得通红。
做粉条一般都选在阴天,不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做。晴天温度高,粉条搭在木椽上不能马上被冻住,会不停地从椽身上滑下来,只能等太阳快下山了再开始做。此时温度低,不一会儿,粉条就和水一起被冻成了冰碴,垂直伸向地面。
三家子七八个人,往往需要半天时间,才能做好够一年吃的粉条。在村里,家家都这样做粉条。。
母亲说,粉条的柔韧程度取决于馓好的半成品——洋芋粉面团。多少洋芋面粉,放入多少苏打粉,必须掌握好,粉面团煮成几分熟,也要把握得足够准确。这是一项技术活,母亲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然是一把好手。母亲还说,晒干的粉条,到吃的时候一定要用凉水泡,泡足够长的时间,直到粉条变成透明的,就说明已经彻底泡开,然后不管放入什么菜里,是炒还是煮,口感都不会变,劲道十足。
粉条做完,最后一锅一般不会上架,要留下来让大家美美吃一顿,解解馋。刚做好的粉条,不能趁热吃,要放入凉水冰,让粉条不再粘连,才会口感爽滑。我和姐姐根本等不到粉条彻底凉下来,早早就准备好了碗,一人捞满满一大碗,放上熟油、盐、蒜泥和烫好的辣椒面,狼吞虎咽起来。吃粉条时千万不能加醋,因为粉条里放了苏打粉,加醋会有股涩涩的味道。
天黑透了,母亲洗了锅,为大家做晚饭。这天的晚饭里,肯定会有一个白菜炒粉条,或者豆芽炒粉条。白菜是自家种的,豆芽是自己用黄豆生的,和刚出锅的粉条一起炒,有着一股天然的香味。
父亲来不及吃饭,先把机器还回去。母亲把饭菜端上桌,让我和姐姐再吃点饭,我们已经两碗粉条下肚,满足地舔着嘴唇,什么也吃不下。这时候,母亲会变了脸批评,让我们必须再吃点馍馍。母亲说,光吃粉条胃会不舒服,而且粉条易消化,半夜就饿了,我和姐姐只得再掐两口馍馍。
第二天,天放晴,木架上的冰开始融化,粉条随着冰凌的消融,如烫过的头发卷起了身躯。父亲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就在木架下垫好了塑料布,粉条在干燥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自己掉下来,为了不使粉条沾上泥土,就用塑料布接着。
能吃到自己做的粉条,可真不是一件简单事,把洋芋面粉变成粉条,就有着如此繁琐的工序。同样地,做粉条所用的原料——洋芋面粉,做起来也颇费周折。
洋芋从地里挖出来后,按大小分拣,堆放在地头,再装进口袋,赶着毛驴,一口袋一口袋驮回家。表面没有残破,但样子一般的洋芋,留着自己吃,直接倒进洋芋窖里。个大好看的,要卖掉,倒在院角里,用玉米秸秆盖着。剩下的小的、破的和有部分坏掉的,就全部倒在厨房门口的廊檐下,准备磨成洋芋面粉。
最早村子里做洋芋面粉的机器是电动的,一般放在大槐树下。全村就那一台机器,依然需要排队等待,还要准备足够多的桶和缸,用来盛放洋芋面粉汁液。这个活,三四个人就可以完成。粉完了,父亲和母亲把装好袋的洋芋渣一袋一袋背回家。转移到家里的洋芋渣要重新加入水,用擀面杖搅动,等待面粉再次下沉,如此往复,直到缸中的水不再浑浊为止。
秋天多雨,总不见太阳,洋芋面粉没法晒干,但农人自有土办法。家里有几个炕就烧几个炕,扯掉席子,铺上细密的布,把洋芋面粉倒在布上,烧热火炕,让水分慢慢蒸发。炕洋芋面的时候,晚上睡觉就很难受,炕面吸收了水分,潮湿难耐,但是没办法,觉总是要睡的。
细算下来,从洋芋成熟,到变成粉条,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时间跨度达小半年。当然,要是从种洋芋开始算起,几乎是一整年。
现在,很少有人自己做粉条了。我们一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年味逐渐在淡化。或许,年味的消失,就是从这些逐渐消失的景象开始,就是从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粉条开始……
美 文
新闻推荐
为让远在小陇山林区百合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们喜尝年的味道,迎接猪年春节的到来,日前,天水心连心爱心协会党支部和理事会...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