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天水新闻 > 正文

杭州学者何鸿二百余幅老照片出世 填补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麦积山石窟文物保存状态之空白

来源:天水日报 2019-01-18 10:37   https://www.yybnet.net/

日前,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鉴藏系教授、中国工美联合会副主席、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库专家何鸿主编的《麦积山佛影》一书,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结了何鸿20多年来所藏260余幅麦积山石窟老照片,它们均为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原版照片或底片,涵盖麦积山石窟风景、石窟窟龛造像、散落造像、豆积山风景、瑞应寺造像等。据悉,收藏家拟将这批照片电子版捐赠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这些老照片的出世,将填补上世纪50年代中期麦积山石窟文物保存状态之空白,对麦积山石窟考古研究颇具意义。

就此,记者联系到远在杭州的主编何鸿,及参与本书编校的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数字中心主任董广强,进行了采访。

记者:何鸿老师新年好。去年底一看到《麦积山佛影》这本书出版的消息,我就很感兴趣,尤其是打问到主编一直生活在杭州,更觉可贵。身为天水人,我得先谢谢您给我们天水做了这么一本有意义的书。

何鸿:晓宜好。这本书,其实是我和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可以说,我们都是参与者,且大家都非常爱它。应该谢谢大家。

记者:好的。您说说这本书出版的情况,想必大家都比较感兴趣。

何鸿:2015年,我将部分整理好的麦积山石窟旧影发布在微信平台,引起了诸多石窟造像艺术方面专业人士的关注。比如伦敦大学教授,敦煌学、亚洲艺术史专家韦陀先生,伦敦大学、耶鲁大学教授朴英淑女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学者薛永年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总先生,等等,很多学者。同时,也引起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先生和董广强先生的注意,专程来杭州看这些影像资料,也就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董广强先生还专门著文叙说这批麦积山石窟旧影的特点和价值。

记者:哦,原来如此。我很好奇您是如何收藏到这些老照片的,背后一定有故事吧。

何鸿:此类的资料,我这些年差不多收集了近万张,麦积山算是其中的一部分。我生在书香门第,爷爷三辈以上都是私塾先生,可以说,穷得只剩清风明月了(笑),除了书还是书。很遗憾,五十年前被烧掉了五箱书。据父亲回忆,箱中有宋元明清的版本书,业已成憾事。后来,在浙江美术学院读书时,第一次接触了《中国石窟》丛书,有了对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初步印象。加上受当时很多师友的影响,逐步对西北产生了兴趣。这二十年来,我每年都会去丝绸之路走走,一年一次,有时两次以上。

由于工作调动频繁,一直也没有机缘系统整理我那几十箱破旧故纸,那可都是二十年前我在杭州及周边城市废品收购站、古旧书店等地收拣的,一藏深闺多年。虽说也陆续有过零星整理,但一直到200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鉴藏专业任教后,我才有时间慢慢揭开这些故纸的真实面纱。也就翻出了260余幅麦积山石窟的原版老照片和配套底片,底片都是120大片,用黄色硬纸袋一张一张装着,保存质量尚佳。还有一些手稿、考察报告、麦积山新闻剪报等资料。

记者:看来,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宝贝”面世时的惊艳,细想过程还真是很不容易呢。关于这些老照片之于麦积山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请给我们说一说。

何鸿:我认为首先有文献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另外,对当时的地貌具有留存视觉图像的价值,这些董广强先生有专文论述。还有已经退休的林梅老师和高廷轩老师,来杭州我的工作室帮我整理照片,还专门去罗汉崖看了一趟,他们为此书做了大量工作。至于照片的价值,比如在麦积山石窟西侧,直线距离约两公里的位置,有一处北宋时期开凿的石窟,依据其位置被称为豆积山石窟或者是罗汉崖石窟。该石窟仅保存一个摩崖窟龛、三尊宋代塑像,规模较小。因位置较为偏僻,所以少有人涉足,在早期的勘察中都没有学者对这一处石窟进行考察。但是在我庐江草堂所藏的图片中,就有多张罗汉崖石窟的照片,这应该是最早反映罗汉崖石窟的照片。

记者:这下更觉影像的重要性了,能推断出拍摄者的身份么?

何鸿:拍摄者不详,但仍可以从中推测到一些信息。东、西崖的栈道都已经进行了修建,以此可以判断,这些照片拍摄时间是在1953年5月份之后。因为拍摄的照片反映塑像雕塑特点的较多,甚至一个塑像从多个角度拍摄,重视表现塑像的结构等特点,而照片中反映壁画的则极少,可以反映出此人身份,应该是从事雕塑的美术工作者,在石窟的停留时间应该比较长。

记者:刚才一直在谈老照片,现在从照片回到现实。我知道您因为参与《中国石窟走廊》大型纪录片的摄制,去年秋天刚刚来过麦积山,请说说您眼里的麦积山。

何鸿:我已经来过天水多次了。我眼里的麦积山石窟,是整个中国石窟走廊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莫高窟、云岗、龙门石窟都不一样。敦煌莫高窟是以壁画为主,彩塑为辅;麦积山石窟是以彩塑为主,壁画为辅;至于云岗石窟,则是以雕塑、石雕为主,有5万多件石雕。麦积山石窟共存有泥塑造像和岩刻碑像7800余躯多种。事实上,中国每个石窟在石窟长廊里的意义各异。麦积山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石窟造型上的特点,它是一个巨大的山体,高峻陡峭,从地貌角度来说,具有特殊性,再从栈道的建造等方面来看,营造是相当艰难的。这也是世人为之惊叹的原因。

记者:嗯,看来您与天水还是挺有渊源的,第一次来麦积山是哪年呢?

何鸿:与麦积山石窟的缘分,要追溯到二十五年前了,当时我在浙江美术学院研习美术史,喜欢去图书馆,据说该馆是当时亚洲最好的美术专业院校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艺术图书质量较好的图书馆。在这里,我第一次从《中国石窟》丛书里,了解到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记得第一次到麦积山石窟参观考察,是2006年,我带领美术教育系毕业生考察。我觉得相对于敦煌莫高窟,观赏麦积山要方便得多,且观赏效果好。麦积山的雕塑距离感要近一些,光感也强。敦煌壁画有宏大的叙事性场面,加上栈道的围墙护面保护,差不多只能借助手电光参观。在麦积山的那几日,我认识了一个没钱上学的少年,在山脚下以卖松子营生,于是我就多买了一些,回杭州后还给他寄了些字典、词典之类的书,鼓励他继续读书。上学虽不是唯一的人生成功路径,但读书可以陪伴终身。若干年过去了,不知少年今况如何。

记者:哦,原来还有过这么一段温暖的记忆,想必那个少年这些年一定是心怀感念的。何老师,这个访谈做下来,我感受最深的是您的文化情怀,相信读到这则报道的天水人,和我的想法应该差不多。还是要谢谢您对天水的这份馈赠,提前拜个早年,欢迎常来做客。

何鸿:嗯,会的,一定会的。

麦积山佛影详见八版

影像

□本报记者胡晓宜洪波

新闻推荐

天水伏羲庙太昊宫 吴鸿功考

□吴茂明天水伏羲庙,俗称“人宗庙”,是我国境内祭祀伏羲氏最悠久的庙宇。在其核心部位——仪门和先天殿之间的中院,建有...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杭州学者何鸿二百余幅老照片出世 填补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麦积山石窟文物保存状态之空白)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