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孙伟刚】日前,市一院成功完成一例介入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手术。
据了解,患者尿毒症肾移植后因急性排斥,肾功能再次恶化,需行长期透析治疗。患者既往因透析行右前臂动静脉内瘘,因内瘘血管瘤行手术切除,无法再建立血管通路,只能选择左前臂,但患者左前臂血管条件较差。经详细评估制定手术方案后,为患者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建立长期透析血管通路,术后内瘘通畅,血管杂音明显。但半个月后,患者出现血管杂音减弱,震颤消失,遂立即联系血管外科马云鹏副主任医师会诊,马云鹏建议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即刻进入介入中心手术室行血管造影,造影显示内瘘吻合口通畅,前臂头静脉近心端狭窄伴血栓形成,行狭窄段球囊扩张及溶栓抗凝治疗,患者内瘘血管杂音明显,震颤恢复。术后观察至目前,患者血管杂音明显,震颤明显,治疗效果明显。因患者本身血管资源非常有限,行介入治疗避免了患者手术治疗二次开刀,为患者极大地节约了患者血管资源。
据市一院专家介绍,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血管通路是其生命线,没有血管通路,患者也就无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透析的质量。目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带cuff透析导管(也叫半永久透析导管)、临时透析导管。长期血管通路主要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但自体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多数患者会出现狭窄或血栓栓塞并发症,导致动静脉内瘘失功,既往多数患者需再次切开手术修复或重新建立血管通路。手术治疗将会导致不同程度血管损耗,为后期再次发生并发症治疗带来困难,严重者甚至无法再建立血管通路而导致患者无法行血液透析治疗。近年来血管介入治疗技术飞速发展,目前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治疗也进入了介入治疗时代。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创伤小,保护血管资源,避免血管资源的损耗等,可局部直接溶栓,或行球囊扩张,或行介入取栓治疗,即时开通率高。
本例患者治疗的成功,开启了市一院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介入治疗的新时代,为天水地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福音。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本报讯【通讯员高艳红】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市健康教育所承办的“健康中国行——科学健身”主题宣传...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