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门村搬迁前旧貌
唐家窑村丁家门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与秦州区太京镇政府仅隔新修的秦州大道,镇政府所在地甸子村从去年开始至今陆陆续续迎来了一批新主人。12月9日,迎着粒粒飞舞的小雪,天水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丁家门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二层独院房屋,卫生间里的热水器,厨房里接通的自来水,互联网通到了家家户户,都在默默诉说着生活的新变化。
“真是赶上了好政策,出门不怕脚上踩泥了,老人看病不犯愁了,出门打工一天,晚上也能吃到家里的可口饭菜,感觉和城里生活差不多了。”说起搬入新家后的变化,丁家门村村民丁福禄脸上挂满了喜悦。坐在床上给2岁多孙子缝新棉袄的丁福禄的妻子看到记者前来,急忙请记者也到床上暖暖。在与记者唠嗑中,她说,“30多年前,村里都很穷困,家中孩子们穿的都是粗麻材质的衣服,一件衣服大孩子穿过后,小的再接着穿,衣服破了也是缝缝补补后,再继续接着穿。现在呀,孩子们每天穿的都是新衣服。”眼下,丁福禄膝下已有两个孙子,马上也要面临上学问题。之前,丁家门村孩子们上学每天需步行山路1小时左右才能到学校。“现在好了,我们的新家到太京镇学校只要15分钟,搬迁使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丁福禄的妻子笑不拢嘴的向记者说道。
与记者随行的该村文书丁牛换告诉记者,以前村子长期存在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娶媳妇难“五大难”问题,自从去年我们整村搬迁以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彻底解决。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村上40岁左右的光棍汉陆陆续续都成了家。
太京镇纪委书记李怀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丁家门村全村共67户278人,该村山大沟深,又是地质灾害隐患村之一,就地脱贫的难度极大。为彻底改变该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镇上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于2015年启动了丁家门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建设住宅89套,总建筑面积10484.2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117.8平方米、带78.518平方米小院的二层砖混结构房屋。截至目前,该村已有60%以上的群众搬入新房。
李怀保说:“下一步,村上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重点抓好后续管理服务工作,将阵地平台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动员群众,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并立足安置点的区位优势,以持续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为目标,确保搬迁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马放】12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晓强主持召开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