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庙
马素芳
天水,古称秦州,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
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祭祀伏羲自秦人始。天水祭祀伏羲氏活动由来已久,伏羲庙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伏羲祭祀程序。北宋太平兴国初年,于三阳川蜗牛堡(今卦台山)创建伏羲庙后便开展了有一定礼仪的祭祀活动。元代,朝廷诏令全国通祀三皇,卦台山又重建伏羲庙祭祀伏羲。明代,朝廷在秦州专立祭祀伏羲氏的祠庙(即今伏羲庙),礼部特作标准祭文,命地方官员代朝廷祭祀,采用太牢规格,一年两祭,一祭三日,礼乐齐备,隆重而神圣。自清代以后,祭祀礼仪有所调整,渐次简略,但祭祖遗风已深深扎根于天水民众的生活之中,各种形式的祭拜活动从未间断,延续至今。
民间祭祀伏羲活动,每年春秋两祭。一是农历正月十六的春祭伏羲典礼;一是农历七月十九的秋祭伏羲典礼。
一、春祭(农历正月十三—正月十七)。农历正月十六是伏羲诞辰的日子,历朝历代在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典礼。清中期,祭祀不再由官府主办,转由民间士绅为主组成的秦州“上元会”主办。
十六日黎明鸣炮九响,昭告天地,典礼正式开始。仪程有迎神、行三献礼、送神。司仪声音高亢洪亮,宣布仪程:第一项迎神。于是仙乐齐奏,八音和谐,众生起舞,合唱《迎神曲》,主祭队伍在喜炮、钟、鼓、乐、唱声中出榜迎神。《迎神曲》终,宣告出榜迎神礼毕。司仪宣布第二项行三献礼。初献礼由专职祭祀生员身着朝冠礼服,在琴瑟乐声中,毕恭毕敬地在香案上排列的青铜祭器中上献祭品,每种祭献品均在司仪的喊礼下进行。即是《太昊庙乐章》初献曲中所说的:“牺牲即洁,俎豆载馨;鼓琴鼓瑟,惟圣惟灵。”亚献礼由司祭生员在庄重洪亮、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敬酒、献酒、奠酒、献匙箸,献三牲,进祝文,献祝文,献围盘,献糕点,献鲜果,分肴。最后行终献礼,上香化表,读祝文,献茶,奠茶,行三叩首礼,起立互拜,瞻仰圣容。礼毕,城乡民众向老祖宗太昊伏羲氏敬奉香火、布施。当暮霭降临,乐声演奏《彻馔》曲,舞生翩翩起舞,司祭生员依次撤去祭品。而后,主祭、陪祭人员在《送神曲》乐声中,向伏羲圣像拜别,毕恭毕敬地送神回天。最后在《望瘗》乐曲歌舞陪伴下,将榜文、告文、祭文之灰送往藉河或埋葬,宣告祭祀礼仪结束。
二、秋祭(农历七月十八—七月二十)秋祭即末祭伏羲活动。农历七月十九是伏羲仙逝的日子,历史上在这一天没有固定的祭祀仪程,民众自发祭拜。2010年始,祭祀活动由天水市博物馆、天水市民间祭祀伏羲协会和上元会共同组织实施,其规格和规模及实施方案均参照春祭活动进行,从农历七月十八至七月二十,为期三天。搭建戏台,邀请正规秦腔剧团公演。农历七月十八上午9∶00,举行迎神、迎圣水、出榜文仪式;农历七月十九上午8∶00整,迎取献饭,9∶50,正式祭祀,并宣读祭文;农历七月二十午场戏结束后,举行送神、送圣水、焚榜文仪式。秋祭伏羲活动中的请神、安神、迎献饭等仪式及祭祀典礼的仪程和春祭活动基本相似。
近年来,随着公祭伏羲大典祭祀规格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民间祭祀伏羲礼仪得到了较好的发掘、抢救和传承,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姬旺芳】天水市文化旅游的龙头项目天水大剧院目前已获市规划部门审批,正式进入工程施工及监理阶段,计划2018年4月开工,工期一年。为了使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积...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