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洪野
2月8日上午9点,当孙雯带着女儿刘欣悦走进市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时,发现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参加“欢欢喜喜剪窗花,热热闹闹过小年”社教活动。“女儿抱怨我呢,说差一点就迟到了。”孙雯告诉记者,女儿刘欣悦知道社教活动是学习剪窗花时非常好奇和兴奋,今天比平时要起得早,很快洗脸、刷牙,还不停地问会不会迟到。“我们平时没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的教育,今天是天水师院的副教授讲剪纸艺术,所以机会难得。”孙雯说。
“欢欢喜喜剪窗花,热热闹闹过小年”社教活动是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的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一系列传统节日社教活动的第二期,此前举办的第一期“腊八祭祖”社教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始后,博物馆讲解员杨朝迪首先通过PPT演示介绍了小年的来历及民间风俗,让孩子们知道了腊月二十三日,按我国民间传统是北方过“小年”的日子,而过去人们在“小年”有祭祀灶神的风俗,并开始打扫门庭、贴门神、剪窗花、写对联、置办年货,准备辞旧岁、迎新年。
随后,市博物馆特别邀请的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水市美协理事康小花开始给孩子们讲授剪纸艺术。据康小花介绍,剪纸曾经是生长、传播于中国民间最普遍的的美术形式之一。由于社会转型的缘故,全国很多地区的大批剪纸艺术消失了,天水的剪纸虽然没有过去那么繁盛了,但至今还保留着手工剪纸、刻纸的作法,活态的遗存传承在农村还有零星存在。
“依据形式与技法的差异,民间剪纸有这样几种分类: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彩色拼贴剪纸、绘画剪纸、撕纸、刻纸……”康小花的讲解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她的语言生动,举例有趣,不仅让孩子们兴致勃勃,而且坐在后面的家长们也十分认真地聆听着。当她以幻灯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时,更引发了孩子们惊呼,也激起了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纸的兴趣。在随后环节中,孩子们拿起剪刀学剪纸,康小花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作品”,悉心地指导,孩子们剪出了树木、花草、建筑和传统的福字和喜字……一幅幅剪纸虽然稚嫩,但展示了他们的童心、童趣和天真奔放的想象力。
本次社教活动现场负责人许凤告诉记者,针对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了解的情况,市博物馆特别选择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样一个日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社教活动,目的就是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丽霞】2月1日,全市妇联主席会议暨妇联系统***推进会在天水迎宾馆召开。会议要求,今年要落实好全国妇联“百千万巾帼大宣讲”“十九大女代表接力宣讲网上行”等活动,继续推进...
天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水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