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早晨,爬到南山半山腰,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暖烘烘的阳光,挥去了严寒,给人带来融融温情。
在南山半山腰坐落着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圆形的拱门,上面写着瑜园,刚开始对这两个字心生疑惑,直到后边看了刻在木简上的将军简介,心中的疑惑才解开。将军名瑜、字宝珊,甘肃天水人。父亲给他起名为瑜,意思是希望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为人处世像美玉一样亮洁。走进瑜园,石板路两边的竹子随风摇摆,竹子不是很粗,但都挺拔昂扬着,像将军的革命精神一样,坚韧不拔,傲然挺立。
走过竹林小道,登上台阶,到了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前的广场。广场上立着一块孙中山先生给将军写的信刻石碑,石碑高3.8米、宽7.8米,内容为1921年9月孙中山先生致邓宝珊将军书信全文。
纪念馆为一进二院式仿古园林建筑格局,坐南朝北,走上一段宽阔的石阶,面前的青瓦红漆门楼,朱甍碧瓦、别具一格,门楣上方的黑底金字“邓宝珊将军纪念馆”牌匾是近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写。进入大门就来到了前院的“邓宝珊将军纪念亭”,亭内立着一个红木雕漆精美的立地式屏风,雕刻古朴庄重、雕工精细、色泽光润典雅,灿如锦绣。红底金字的毛体书法气势磅礴,内容是毛泽东写给邓宝珊的书信,屏风的背面是“邓宝珊将军纪念亭记”。屏风与古典式建筑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之美。亭子里四面的墙壁上挂着于右任、章炳麟、冯玉祥赠给将军的书法作品,大都是励志格言,也有近代著名书画大师齐白石的绘画和书法,还有将军本人晚年诗、书作品,这些都与将军的两大喜好相关,将军虽然出身行伍,一生戎马,但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也乐意交文化艺术界的朋友,对传统书画和古典戏曲很喜爱。他最欣赏王羲之的字,闲暇时练习写字是他养成的习惯之一,他的行书劲秀有致,可以用“美女簪花”来比喻,他爱好钻研国画,提起历代名家,如数家珍。将军喜爱京剧、昆曲、秦腔等戏曲,和京剧大师梅兰芳交往颇深,常有书信往来。文化爱好陶冶了他的性情和作风。他谦虚好学、稳重不躁,待人礼貌诚恳,宽厚随和,纵观一生,其关心国家体恤民情,爱人以德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穿过此亭,来到后院邓宝珊将军事迹陈列室,陈列室的左右是两座长廊,青瓦红柱、雕梁画栋,走进陈列室,一张将军青年时期的巨幅照片引入眼帘。身着军装跨着战马,目光深邃神情坚定。照片左右陈列着与将军相关的书信、字画、物品、学习用过的书籍字体等。展览分为四个篇章:“立志报国百折不挠”、“民族大义举世敬仰”、“勤政为民造福桑梓”、“文韬武略儒将风范。邓宝珊将军一生热血报国,从青春懵懂的少年到温文尔雅的中年,最后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这间不大的陈列室,将将军一生的足迹都浓缩在内,但也足以使观者对将军其人、其言、其行,及其拳拳爱国之心、热忱报国之志有深刻感知。
辛亥革命时将军参加伊犁起义,数次出生入死、血战疆场,一生都在为国家统一,民族富强而奋斗,还受到过毛主席的嘉许。在家乡的土地上,这座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时刻警醒着后来者记住将军的精神和遗志。纪念馆的游览高峰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也常有外地旅游团体慕名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更是一个窗口,肩负着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助推天水市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闻推荐
■开栏的话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秉持“新春走基层”的优良传统,这个春天,《天水日报》的编辑记者再出发,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到农村、机关、社区、企业、家庭,到最广大的人民...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