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晓瑜】《甘肃省社会救助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秦州区司法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强化措施,不断加大救助力度,延伸救助范围,完善救助机制,落实救助措施,在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化领导,在“有责”上做文章。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司法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法律援助股),负责处理救助工作的日常事务。同时,不断完善救助工作职责和资金管理、申请、审批、发放、监督等各项工作流程,确保救助工作统一、规范、协调、高效运行。
加大宣传,在“有声”上扩力度。将《条例》纳入“七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计划中,大力宣传社会救助相关法律法规,有力地促进了尊重、爱护社会救助对象良好氛围的形成。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成立普法宣讲团,结合“法律八进”活动,通过法治报告会、张贴宣传画、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单、召开座谈会、悬挂横幅、现场咨询等形式,在各乡镇、街道利用逢集日开展巡回宣传,在市中心广场、伏羲广场、七里墩广场利用节假日开展集中宣传,认真宣传宣讲与社会救助相关的法律法规,参加群众达6万人次,深受群众欢迎。
完善机制,在“有规”上动脑筋。在法律援助方面,制定了《秦州区法律援助规程》、《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协调联动工作的实施办法》、《法律援助经费管理使用办法》,降低援助标准和门槛,本着“应援必援、能援尽援”的原则,从程序上规范法律援助的申请、受理、指派、结案、归档等环节,确保结案率和办案质量。同时,对纳入社会救助对象的困难户在申请办理公证时,给予适当减免公证费用,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
以人为本,在“有效”上下功夫。积极拓宽援助领域,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依托司法所、妇联、残联、工会、看守所等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0余个;推进援助工作向农村、社区延伸,建立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200余个;开通“12348”法律援助热线,进一步建立健全“12348”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0件,接待群众“12348”电话咨询800余人次,来访咨询2000余人次。开展亲情帮教,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最低生活保障、过渡性安置等多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培训基地2个,协调民政部门,对10名符合低保条件的刑满释放人员、3名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纳入特困户救助,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哲】11月5日,全省畜牧兽医草原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在天水市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安排部署今后全省畜牧兽医草原重点工作。省农牧厅副厅长阎奋民,省农牧厅党组成员、兽医...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