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水 今日清水 今日秦安 今日甘谷 今日武山 今日张家川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今日甘谷 > 正文

家门口务工,小日子幸福 甘谷县扶贫车间再观察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20-04-10 10:00   https://www.yybnet.net/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2018年5月,甘肃省首个脱贫攻坚“扶贫车间”在甘谷县挂牌启动,从那时起这里开启了让困难群众从家门口实现务工致富的新模式。如今,近两年时间过去了,那里的“扶贫车间”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哪些实惠?近日,记者来到天水甘谷县六峰村扶贫车间实地进行了探访。

“年轻的时候我远在广州服装厂打工,为了挣钱我留下两个孩子由公婆照料,老大我没有好好管教,学习一般没有考上好大学,回想起我很内疚,孩子很聪明,就是调皮没人管耽搁了。”4月2日,记者见到了正在六锋村扶贫车间内加工口罩的颉志菊,提起以前的日子,她的言语间充满了对孩子的愧疚。

颉志菊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前几年公婆年龄大了身体不好,自己只能回老家照看老人孩子,“照料家庭的重担都落在我身上,一步也离不开。”

她回到家里后饭有人做,孩子有人照顾,三亩地也种上了花椒,可是有一点让她犯了难,和在广州打工比起来家里的收入少了许多。“为了贴补家用,我给别人干过地里的活,一天收入只有40元,我虽然有技术是熟练工,但是前几年镇上没有服装工厂。回到老家在家门口找个合适的工作真的太难了!”

这一切从2018年初悄然发生了改变。得知当地开设了“扶贫车间”后,颉志菊第一时间赶来报名。

“又能听到机器发出熟悉的咣咣声,我就会感觉特别亲切。”就这样,她顺利应聘到六峰扶贫车间,每天早上7点半到岗,上午11点半就可以下班回家给孩子做饭,下午两点上班,每个月的收入也在2500元以上,这既解决了收入问题又有时间照料家里。

“虽然收入没有在广州务工的高,但丈夫现在可以放心去外地打工,自己也能多陪陪家里人。去年,我上高一的小儿子成绩在全校一下子提升了100多名呢!”说起现在的生活,颉志菊很是满足。

颉志菊所在的六峰村扶贫车间是六峰镇政府与甘肃腾达培训学校联合建立,也是“省级扶贫车间示范点”。

“我们这里建厂房1156平方米,购买缝纫机等加工设备84台,主要加工服装,担负着其他车间技术骨干的业务培训、服装裁剪、配送、熨烫、总装等工作。”甘肃腾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林向记者介绍,目前这个车间已吸纳就业人员1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人。

近年来,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用工成本不断增加,部分服装鞋帽生产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用工难、用工贵”的现状,甘谷县结合县内劳务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服装生产、麻鞋编织、鞋类制作、毛衣缝盘、电子设备装配等优势产业扶贫车间,通过实施产业培育、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等措施,现已发展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

面对今年疫情的影响,甘谷县也通过各项措施克服困难保障扶贫车间平稳运行。目前,甘谷县已建成运营扶贫车间72个,复工复产率100%,到岗员工1600余人,员工到岗率72.7%。参建生产经营主体40个,带动群众就业25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0余人,员工平均工资每月2000元左右。

“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引导就业群众改变‘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提升了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生产,让扶贫车间长久做下去。” 张维林希望“扶贫车间”可以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永动机”。

新闻推荐

扶贫车间里的战“疫”

“在疫情防控最紧张、口罩最短缺的时候,是张维林带着扶贫车间每天为我们赶制8000多只口罩……”眼下,甘肃天水市的疫情防控...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家门口务工,小日子幸福 甘谷县扶贫车间再观察)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