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史载
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民居、一座座新建的蔬菜大棚、一处处标准化的养殖小区……这一切,无不折射出脱贫攻坚给古冀城的勃勃生机及甘谷县改天换地般的历史性巨变。
强基固本“栽”富树
穷则思变,变则思进。为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甘谷县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原来家里的10多亩地,只送粪就得20多天,现在地边的路都修好了,用三轮车两三天就干完了”。八里湾镇杨家沟村村民杨希望深有感悟地说。“土地修平了,道路拓宽了,农民的穷根子也就彻底挖掉了。”西坪镇西坪村农民王小琴兴奋地说。据了解,甘谷县仅近5年投资逾2亿元,完成土地整治逾15万亩。
循环产业地“生”金
“全膜玉米是个宝,抗旱增产少不了,明年旱情今年防,一年四季心不慌。”在甘谷县,这首诙谐生动的小曲被人们广为传唱,它道出了广大农民依靠科技种田,粮食连年丰收的喜悦心情。
甘谷县70%以上的耕地是山旱地,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处于年年受灾、年年抗旱的被动局面。面对被动,甘谷县大胆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全膜玉米种植促农增收的路子,形成了玉米秸秆带动养殖、牲畜粪便和农作物秸杆发展沼气、沼渣和沼液还田增肥地力、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铁杆庄稼“架”金桥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实现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扶事”向“扶人”转变。
张桢2013年毕业于甘谷县职专,毕业后接受了“两后生”培训,现在就业于杭州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受过正规培训,月薪达到8000元左右,王桢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兴奋不已。
“扶钱扶物,不如扶技”。近几年甘谷县在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县级流动培训点和民间代培点近30处,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建立了长期性用土劳务基地,2017年甘谷县劳务收入近20亿元。“只有把外部‘输血’与自我‘造血’相结合,才能达到扶贫扶志,治贫治本,整县摘帽的目的。”甘谷县委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据天水汽车总站副站长赵静介绍,自天水高铁站开通以来,汽车站客流量大幅减少。“这也是好事,毕竟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