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甘谷新闻 > 正文

甘肃民营剧团创作何以显现上升态势

来源:兰州日报 2018-10-14 01:18   https://www.yybnet.net/

□严森林文/图

据在10月上旬举行甘肃省第五届“红梅奖大赛”组委会专家组初审剧目信息显示,全省各地州市申报参加本届赛事活动的大戏共有21台,民营剧团新创作的剧目就占7台。根据有关规定,从21台戏中初步入选的剧目只有8台。这8台中,民营剧团新创作就占4台。业界人士明显感到:“近年来民营剧团的创作已呈现上升态势,而且积极性依然很高”。

甘肃民营剧团的戏曲创作为何能呈现上升之势呢?

首先这里说的“民营剧团”是指当地民营企业家自己组建的民间剧团剧社,不是指原来县级、市级或省级的“国营专业院团”经改企转轨为“某某有限责任公司”的剧团。拿句老话讲,“民营剧团”就是不受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直接管辖的自发的“民间业余剧团”。好些年来,因为客观上存在“国营”(专业)院团与“民营”(业余)剧团之分,前者队伍庞大,资质稳定,有排练厅和剧场设施,演出剧目及质量较比后者要强的多,成为各地戏剧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后者往往是“自主经营”“自生自灭”,他们的演出活动尽管是当地文化娱乐生话不可或缺的补充,但往往被一些人忽视,甚或乜视。而他们自己也是“听天由命”得过且过我行我素。

四十年改革开放逐步使专业的国营院团与业余的民间剧团的整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两者都是我们文化艺术生态环境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守护者,两者在同样的演出市场上均显示自己的生命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善莫大焉、功莫大焉。然而,处在调整中的“全额事业单位”的国营院团和已经转企的专业院团的艺术优势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只要有合适的新创剧目应运而生则比较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有力资助。虽然民营剧团的社会地位大有提高,但因他们底子薄弱、演出剧目质量较低,因此他们在一些全省官方的大型赛事活动中难以竞争而获得入选的机会,有限的名额早被各地重点院团特别是省级院团所占满。民营剧团的创作只能在某种机会中安排在另类的“群众业余活动”中。人们形成定势的概念是:原来的专业院团毕竟是戏剧创作与演出的主力军,是甘肃在全国赛事活动主要依靠的戏剧队伍。

新时代的来临又给民间民营的剧团带来新机遇。从中央到地方有关文化传承发展的“红头文件”均给他们进一步繁荣发展当地的优秀文化指出了方向、给足了动力。这使民间民营剧团的归属感、自尊感、自豪感空前高涨。这当然从根本上使甘肃省民营剧团创作的积极性有了历史性的提升。具体体现在各地平素和节庆演出活动中,自然也体现在本届“红梅奖大赛”报名参评上,申报和初选的剧目就足以说明全省民营剧团呈现的勃勃生机与竞争力。如平凉市崆峒区德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崆峒山下》、天水市甘谷县恒艺秦剧团的《椒乡里的麻辣事》、定西市渭源县渭河源演艺有限公司的《渭水医魂》、嘉峪关市秦韵戏剧艺术团的《驿使情》、庆阳市西峰区北地情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的《月亮湾》、庆阳市声韵大剧院的《倒水湾》、天水市秦安县文化演出有限公司的《陇上铁汉》和定西市大众秦剧团的《许铁堂》等,这些新剧目都充分体现了今天甘肃省民营剧团真实向好的艺术水准。

其实,民营剧团自身创作呈上升态势的主体主观因素必然有这样两条:一是该团团长(老板)或董事长本人就是一位执著的戏曲爱好者,是本地区文化领域积极的活动家,他们既具有戏剧情结又深知基层群众的审美习性与喜好,舍得本企业的资金投入,或“拆东墙补西墙”,或四方索求“说情借账”,为的是组织远近新老艺人排戏演戏,进而外请陕甘宁青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设计和知名演员组成新剧目骨干力量以提高自己团剧作的质量;二是他们熟知、懂得当地和四邻八乡演出市场的诉求与变化,抓紧传统剧目“吃饭戏”的演出,也狠抓新创剧目的创排,特别注意对现实生活题材(如优秀干部、农村扶贫、法律宣传等)的创作,因而能及时获得社会和文化主管部门尽可能的支持。据笔者调查,有的民营剧团一年四季的演出十分活跃,多为不收门票的“送戏上门”,深受基层百姓热情欢迎;现实生活需要什么,他们就排什么样的戏,很对各界观众的“胃口”,有的剧团的新剧目创作已经安排到2020年了,他们在不断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期许,这的确是喜人的。

而我们一些专业院团没有原创剧目申报全省“红梅奖大赛”客观上也为各地民营剧团剧目的入选提供了机会。为什么甘肃各地有的戏剧创作主要团体没有原创的新剧目申报呢?或者需要发问:近些年好几次全国性的戏剧赛事评选活动中为何甘肃“无戏可报”出现空白呢?这是我们业界内外理应思考的问题,不要回避,不可视而不见,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反视。我以为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

一是有的院团管理者更换未能及时敲定,延误了一些时间,院团内“群龙无首”,谁能来筹资定橛抓创作?二是有能耐、敢担当并执迷戏剧艺术的骨干才人缺乏,后备干部不足,甚或说几近“断代”,也只好“筷子里面拔旗杆”,鼓励在实践中摸索成长;三是一些管理者原本不是搞文化艺术的,在位子上有心搞出成果,但缺少必须该有的“戏剧情怀”,或是安于平稳,犯不着费力“瞎折腾”,有则搞之,无则也不碍什么,每天照样“日出日落”,不像以往刘万仁、程士荣等老干部都是从延安、陕甘宁边区剧团一路走到甘肃来的才干,他们建剧团、抓人才、搞创作、督演出,进排练厅说戏导戏身先士卒,进剧场看戏审戏责无旁贷,“一竿子插到底”,怎么会不出好戏呢?四是戏剧戏曲的独特性、直观性、群体性、传统性之对于人们道德精神的涵养、对于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多重意义认识尚不到位,心里对戏剧比较冷漠;五是抓院团、抓剧目创作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如此等等现象与因素导致有的院团该拿出新创作的剧目而未能如人们所愿。

四十年来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剧目质量是衡定“专业”院团和“业余”剧团艺术能力与功绩的关键标志。质量决定命运、品格、风貌,质量是艺术生命的根本昭示。不论怎么说,任何院团任何剧作没有思想的高度就没有艺术的高度,没有精神价值就没有艺术价值,这两点弄不清楚搞不明白而被其他功利或是非袭挠,即便你有了什么新剧目也难以过艺术质量关,难以走得更远,难以令观众满意;即便善搞什么“戏外戏”的非艺术手段,也难以留名于青史。

在我看来,对于今天的戏剧从业者,对于有的资质深厚的戏剧队伍和其引领者,我们需要直击个人的魂脉深处,跨越自身的精神坎陷,既不要依赖过去的辉煌,也不要随意怨天忧地,应当敢于反视我们今天精气神的显现程度,从甘肃省“红梅奖大赛”入选剧目信息上探寻道理,有所发现,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在“使命与担当”的重大人生课题中定力自己的方位,锐意前进创出新成果,一定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新闻推荐

甘谷落实教育资助项目总额达5000余万元

本报讯(记者吕霞)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今年共落实9大类教育资助项目总额达5000余万元——在大力落实教育惠民工程的同时,...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中秋消费渐回理性2018-09-21 01:04
猜你喜欢:
评论:(甘肃民营剧团创作何以显现上升态势)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