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它区别于标准语,充满了一个地区的地方特色,也包含着当地人民对于语言文化的深厚情感。从一个人出生起,方言就伴着他成长,成为人一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故乡的一种文化载体,无论身居何处,对故乡的眷恋都能化作一句浓浓的乡音,萦绕在心头。
西北方言在全国方言中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点,它不仅仅代表着人们说话的语气与方式,更代表了一种语言文化。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声强调,都蕴含着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流传至今可用于研究历史、研究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方言在逐渐消失。方言不仅是语言文化,也是民俗文化,它以纯粹而直接的方式诠释着民间最真实的烟火气,保护我们的方言势在必行。8月15日,一场关于方言与民俗的国际化研讨会在天水师范学院隆重开幕。此次盛会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语言研究专家和相关专业的教授学生百余人,是一次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
此次研讨是西北方言研究与保护的一次重大契机。该研讨会自2004年成功举行第一届开始,每两年一届。第八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天水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承办。研讨会还邀请到了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秘书长沈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邢向东教授等语言研究领域的权威,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中方言的保护大计。
在第八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天水师范学院副院长汪聚应说,此次研讨会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不仅为学校创造了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也对增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天水师院特别是语言、民俗及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快速提升、社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记住乡愁、留住乡音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语言资源和民俗资源的保护已列入国家重要规划,以方言调查和典藏为主的语言资源和民俗资源保护工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在全国各地展开,得到了政府、学界和民间多方力量的投入。西北地区民族众多,是公认的‘民族走廊\’,在这片丰饶的大地上,生活着除汉族以外的藏、蒙古、回、东乡、土、裕固等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相互影响,密切接触,使得这里的语言和民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子,也使这里成为方言和民俗研究的富矿。”汪聚应说,天水师院作为“语言走廊”上的一所地方院校,能够举办“第八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对学校的语言学和民俗学研究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也是学校师生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沈明教授在发言中说,这十四年间,西北方言和民俗研究在邢向东先生的引领和推动下风生水起,现在已有了蔚为大观之势。西北的方言和语言与西北的资源一样,非常丰富,发掘和保护这些资源,从语言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相信西北方言的研究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能够保持现在这样好的态势。她也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积极进步,在研究视野方面多下功夫。
随后,邢向东教授在发言中谈到,15年来西北方言和民俗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家级的重大项目越来越多、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与到了语保工作中,研究成果的产出不断增加,西北方言关注度持续走高。
鉴于西北方言与民俗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邢向东教授表示,在西北方言深化与扩展方面他有几点希望与看法:首先要进一步扩大语保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方言文化现象。比如天水的甘谷、武山方言存古性较强,很有特点,希望能够组织力量趁势而上,扩大调查内容,对这一带的方言进行更细致的调查,为西北方言史演变的研究提供材料;其次要加强单点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西北方言面上的研究轰轰烈烈,但单点研究有些冷清,可以充分利用语保工程的调查成果,科学布局、安排人力,在单点方言的调查研究上多下功夫,出版一批有分量的单点方言研究成果,为西北方言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西北地区的本土性,要把视野放得更开阔,积极参与国际性、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尽可能多地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在更大的讲台上发出来自西北的声音。
此次研讨会,是专门为西北方言研究搭建的学术平台,与会者都希望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创造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更加辉煌的局面。据了解,此次研讨会为期两天,专家们将分别从《汉语方言中若干双向性的语义演变路径》《晋语“儿”缀的读音层次》《汉语北方话的“番式”变读》等主题进行交流分享。
■■■
△沈明教授
新闻推荐
本报麦积讯【记者蔚军平】一名兰州男子在天水市与一女子因嫖资问题引发纠纷,争执中,男子为阻止女子呼救,竟将其手脚捆绑...
甘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