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小哲
一位村民外出务工几年,挣钱后谈了个对象带回家,走到武屲梁下,望着几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和散落在山坡上的村庄,姑娘头也不回返回了老家……
在地处甘谷县北部干旱山区的大石镇武屲村,每个人都能随口讲几个这样真实的故事。
如今,这些听起来令人心酸的“段子”已经成了村里人“忆苦思甜”的玩笑话,通过***,220户武屲村群众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屲村正在实现由贫困村向小康村的美丽“蝶变”。
“武屲村之变,村级班子整顿所带来的内生动力作用重大。今年镇党委对武屲村后进班子进行重点整顿,选派一名群众充实村委班子,调整村干部一名,配齐配强了村班子。多方争取资金40万元,新建270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村委阵地,计划建设2800平方米村级活动广场一处。”大石镇党委书记郭全胜对该村情况如数家珍。村主任张满来站在新建的二层村委阵地前,满脸欣喜地告诉记者,如今的武屲村,不再是后进村,成了全镇的模范村。
再有一个月,贫困户马爱丽就能搬进自家新建的二层小洋楼了。说起变化,马爱丽感触良多,“初嫁到武屲村,两口破窑洞让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变得黯淡无光。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加上家里人的努力,终于要从窑洞搬到楼房了。”而她70多岁的婆婆更是激动地说:“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
该村的变化不止于住房。去年以来,该村先后硬化通行政村道路4.6公里,通自然村道路3.2公里,砂化村组道路2公里,平整农路8.6公里,栽植行道树4.6公里,危房改造21户,村上安全饮水和动力电达到全覆盖。村级阵地建成后,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和村文化活动广场将达到脱贫标准。
“脱贫是阶段目标,致富才是根本目的。只有培植支柱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村民才能真正脱贫。”该镇镇长宋红军告诉记者,“去年冬至今年春,在该村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000亩,梯田率达到95%,全村基本实现了梯田化。在汪家梁区域修建14.6亩的集雨场,方便了农作物灌溉。动员群众春季覆膜1000亩,新建苹果园250多亩。对符合条件的62户贫困户发放***贷款,重点用于发展种植、养殖。对43户210人交通确实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的农户,通过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实现脱贫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史载通讯员刘东杰】甘谷县今年坚持“好干部”标准,从严考核、从简考核、从实考核,多渠道、全方位发现、了解和掌握干部,不断提高识人察人水平和选人用人公信度。注重从基...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