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刘燕
初秋时节,汽车沿着蜿蜒盘旋的水泥路一路向南,来到群山披绿的甘谷县古坡乡沟门新村,公路两旁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一排排农家小别墅鳞次栉比。记者怀着无比羡慕的心情,随意和路旁的群众攀谈起来。
“过去,这里以种小麦为主。最近几年,架豆王行情好,政府引导之后,我们把精力全部花在种植架豆王上。去年我贷了5万元***款,种了5亩架豆王,亩均收益比小麦高4倍多呢!”沟门村农民高长义欣喜地告诉记者。
借助南后山架豆王发展的强劲势头,沟门村找准了致富的新门路,也为该县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创出了经验。
“按照县乡统一规划,我们以产业带旅游,以旅游促产业,加快实施了像沟门村这样以种植、养殖、垂钓、餐饮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项目,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古坡乡相关负责人为记者介绍说。同时,为了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该县借助“党支部+供销互助合作社+农户”的引领带动模式,新建农产品产地市场12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189个,并率先在贫困村和产业示范带筹建电子商务服务点85处。
如今,在甘谷县,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已成为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抓手。该县按照“川区户均两亩菜、山区人均一亩园、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发展目标,加快贫困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努力发展蔬菜、果椒、养殖等扎根性主导产业,贫困村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果园面积达19.47万亩、畜禽饲养量达31万头(只),产业收入占贫困群众收入的52%以上。产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势头良好,产业扶贫之路越拓越宽。
新闻推荐
□特约记者牛艺璇8月22日,漫步在花园式的甘谷县新兴镇康家滩村,拾阶而上,白墙青瓦交相辉映;新建的塘坝内荷叶田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路硬化了,水通了,装了太阳能路灯,修了大舞...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