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新闻 清水新闻 秦安新闻 甘谷新闻 武山新闻 张家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天水市 > 甘谷新闻 > 正文

“六字诀”谱出“一事一议”好乐章 ——甘谷县落实财政奖补项目出实招、结硕果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5-06-17 22:1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郭鹏

过去是黄土路,泥巴墙,村子与鲁迅笔下的“故乡”没什么两样。如今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水泥马路宽阔整洁,文化娱乐设施齐全,幢幢楼房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特别是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老人、小孩们游乐嬉戏的情景,更是给人带来温馨、和谐的感觉,这些变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近年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甘谷试点结出的的幸福成果。

“全县15乡镇405个村,五年以来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91个,总投资1.53亿元,项目涉及受益人口30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53%”,甘谷县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甘谷县严格贯彻落实《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方案》精神,把财政奖补工作与脱贫奔小康工作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种种困难,精心谋划,认真实施,将一件件公益事业、一桩桩公益设施建在了村民的心坎儿上。在许多人感叹村级公益事业难做的今天,甘谷县是如何做到让农村公益事业遍地开花结果,将农村公益事业搞得风生水起的呢?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六字诀:“广、勤、严、细、精、全”。记者在采访中,甘谷县财政局对上述六字诀如何谱出好乐章进行了解读。

在政策宣传上抓住一个“广”。项目开展以来为了做到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政策广泛宣传,甘谷县综改办组织人员深入项目村参加项目村组织的三次会议,并对全县405个村农村财务人员和15个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专题培训,印发了“一事一议”宣传手册1000本发放到村,在每个项目村建立永久性标志牌和项目简介,刷写了宣传标语,并制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专题宣传片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放。

在项目立项上围绕一个“勤”。按照《甘谷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县综改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对每一个项目的项目效益、投资规模、建设标准、筹资筹劳额度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了严格而细致的审核,对不在奖补范围的项目一律不予申报,对超过筹资筹劳标准需举债兴办的项目和已得到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一律不予以申报。同时县综改办工作人员深入每一个申报项目村进行摸底走访,和村干部、群众座谈,对立项的项目进行影像资料采集、实地丈量、绘制草图,保证了每一个立项的奖补项目都符合政策要求。并制定了“项目优先制”,对乡镇、群众积极且程序到位的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建立优胜劣汰制度,确保了所批项目符合奖补规定和群众意愿,确保村民直接受益。

在项目实施上紧扣一个“严”。 为使批准立项的项目得到有效高质量实施,甘谷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各乡镇项目实施村组进行调研指导,同时组织县综改办、财政局、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对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采取到财政所查看账务、到乡镇查阅资料、到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分别找村干部和乡镇领导座谈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运行情况。通过对软件资料严审核、工程质量严把关,有效完善了项目软件资料、提高了工程质量,为项目顺利验收打好基础。

在项目验收上体现一个“细”。甘谷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县竣工项目采取“看、听、查、量”的方法进行考核验收。“看”现场、 “听”民意、“查”账目、“量”数量,通过检查验收,全县项目实施良好,极大地促进项目从量到质的飞跃。“算”建筑材料和建筑成本,综改办对项目村的运输距离做了细致的测算,根据项目所在村的运距和材料成本,制定了奖补标准,使工程更加精细化、透明化。

在项目报账上突出一个“精”。在项目完工报账时严格按照《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报账管理办法》开设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县级报账制度,并对乡级自筹资金报账实行严格审核,对报账资料严格审核,根据实际实施情况要求报账资料“六有”,即报账人持有介绍信、初验表、审批表、管护方案、影像资料以及项目决算报告,做到项目报账“精细化、透明化”。

在档案管理上做到一个“全”。该县综改办高度重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审报、审批、检查、考评、质量验收,到财政奖补资金拨付都建立了按照资料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纳入年终工作考评范围,确保项目工程建设群众受益,档案资料管理有序,确保规范管理。

甘谷县在“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中,通过财政引导,不仅激发起村民从事村级公益事业的热情,而且在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下,那些非试点村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一位乡镇干部这样感叹,过去下乡就是向农民催粮收款,干群关系很紧张,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级公益事业的落地实施,使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的威信也在群众中得到了树立和提升,农民们的觉悟也提高了,在公益事业上自愿出钱出力,这正是“一事一议”项目“四两拨千斤”效应在甘谷县的真实效果。

新闻推荐

兰大二院候诊室有了“导诊团”

在省内率先开展人工语音导诊服务,让患者少走冤枉路◇记者童微通讯员王宏伟关键词:兰大二院候诊导诊鑫报讯“亲爱的患者朋友们,感谢您对我院工作的信任,如果您是初次到我院或没有我院...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六字诀”谱出“一事一议”好乐章 ——甘谷县落实财政奖补项目出实招、结硕果)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