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俊康
日前,《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自2004年以来,甘肃省连续出台的第十二个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省委一号文件。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锁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八项重点,强调持续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1236”扶贫攻坚行动、“双联”行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努力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为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今年甘肃省粮食产量将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
关键词:“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建设放心粮店1500个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首条仍然是粮食生产,并提出要提高粮食单产和综合保障能力。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优化种植结构,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总产稳定。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创建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扩大脱毒种薯覆盖面。突出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推进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种粮效益。运用储备吞吐、购销调节、政策粮投放等手段,保障粮油市场基本稳定。加快“粮安工程”建设,建设放心粮店1500个。推进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扩大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加快35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县和4个草地农业试点县建设进程,推进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600个,肉蛋奶总产达到180万吨。促进陇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年内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规模以上陇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亿元,中药材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以上。推进以苹果、核桃、花椒、葡萄、枸杞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建设,新增林果基地80万亩,提质增效120万亩,年内林果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提高林果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关键词:农民增收
劳务收入达到860亿元以上
加快劳务市场体系建设,扩大技能型、智能型和成建制劳动力输转比例。落实同工同酬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支持有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降低农民创业成本和企业负担。推进城乡一体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左右,劳务收入达到860亿元以上。提高惠农政策效能。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保障增产增收。通过落实政策、深化改革,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小企业和以农村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做实农民培训,完成农民创业培训2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20万人以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0万人以上。
关键词:“1236”扶贫攻坚行动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完成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瞄准当年扶持的贫困人口和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精准实施扶贫政策,确保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细化实化各项措施到户到人。要精准安排扶贫项目资金,重点投向当年实施的100个特困片区、1000个贫困村和计划脱贫的100万贫困人口。精准实施考核评价,由户到村、由乡到县考核脱贫任务完成情况,建立和完善贫困县考核、激励、退出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
关键词:农村市场
推广发展电子商务“陇南模式”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首提推广发展电子商务。完善农产品市场、集贸市场的规划,加快建设区域性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配套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果蔬冷鲜库、中药材仓储设施建设,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支持重点县乡农贸市场建设,年内建成县乡农贸市场100个。推广发展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面向农村的电商网购业务,拓展特色优势农产品销售平台。落实省政府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社区、企业对接。深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加大农业向西开放力度。积极开拓口岸贸易,支持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加快农产品境外展销馆建设,构建面向中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的农产品营销、仓储、物流中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抓好15县30镇的新型城镇化试点
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产业优先、人口聚集、城乡融合”的思路,抓好15个县和30个镇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编制市县新型城镇化规划,实现城市、县城和重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其他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17个“多规合一”试点县要加快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先解决进城定居的务工人员落户问题,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鼓励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进城务工创业。不得将农民进城落户与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挂钩。
要把各类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更多资金、项目、技术等优势资源入驻园区,以园区聚集项目,以项目集聚产业,以产业繁荣县域经济;建设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二期),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80%,新建1000个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基层信息服务组织体系覆盖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新建1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500个以上的环境整洁村。
关键词:农村改革
开展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指导意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争取3年左右基本完成确权颁证任务。有序推进养殖暖棚、日光温室、小型农田水利等农业设施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分级补助机制。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年内基本完成草原承包确权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产权归属明晰、各项权能完善、有利农民增收、保障农民权益、管理规范有序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和农村资产、资本、资源管理机制。开展农村产权市场建设试点。做好金昌市金川区、甘谷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开展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探索建立统一的登记信息平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郭鹏通讯员李天琪仲春时节,阳光照耀着广阔的甘谷大地,甘露滋润着万物生灵。在甘谷磐安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我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在有生之年能吃到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甘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