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董文一/文 通讯员 朱丽萍/图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泰大地的祖先在千百年的文明传承中,创造出了一批璀璨的非物质文化。其中,包括一些形式多样、技艺独特的传统娱乐表演,如独杆跷、百兽图和逛荡灯等。新泰市谷里镇南谷里村独创的民间艺术“逛荡灯”,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作为如今全省境内唯一的傩舞艺术,“逛荡灯”已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逛荡灯”是一种巨大的人偶舞蹈,人偶高度在3.6米以上,头戴乌纱,手捧朝笏,是一位古代朝廷命官的形象,意为官拜民,表达人民庆丰年、祈福贵,官民同乐的美好心愿。人偶的头部用陶罐做成,其上凿有两孔为双目,罐内点灯,远观“目光如炬”。由于人偶形体巨大,表演粗犷,行走起来“逛逛荡荡”,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逛荡灯”。
“逛荡灯”制作想象奇特,表演集民间杂技与民间戏剧艺术于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表演伴奏为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锣、大鼓、大镲等,节奏较为简单。它以民间最普通的器具——圈椅、圆杌、陶罐、升、秫秸、白布、黑布等为制作材料,并充分发挥想象,按其形状,组合成人体,可谓物尽其用,尽善尽美。顶灯人顶扛起“逛荡灯”,虽然只有左右前后跪拜等动作,但因形象高大,表演夸张,加上“逛荡灯”面部脸谱设计和灯光作用,极富舞台戏剧效果。由于“逛荡灯”体形巨大、结构复杂,顶扛和表演起来难度较大,需身材高大健壮的男子经严格训练才能胜任。加之表演多与其他民间艺术活动配套进行,场面壮观,给人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李天顺是“逛荡灯”第五代传承人。一方面,他继承上几代人的高超技艺,对故有的项目精华进行有效的整合、发展;另一方面,他大力挖掘新人,为这一项目的发扬光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李天顺介绍,自15岁起,他便经第四代传人毛松才指点学艺,18岁开始请缨顶灯,一舞就是几十年,即便如此,他依然记得第一次顶起“逛荡灯”时的场景。
“第一次顶起‘逛荡灯\’时感觉挺沉,但是心里很高兴。”谈到动情处,李天顺即兴向记者展示了“逛荡灯”演出时的技法。“顶起灯来,不能太快了,一步是一步,迈八字步。”李天顺说,每逢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的春节欢庆活动中,“逛荡灯”都会置于欢庆队伍之首,与百姓同舞同乐,逢商家店铺,便躬身礼拜。“大人”所拜之处,意为“天官赐福”,必焚纸鸣炮以谢。
“逛荡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回忆。对“逛荡灯”花了半辈子心思的李天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但想到“逛荡灯”的传承,他内心又充满了希望。“我要发挥余热,把‘逛荡灯\’传承下去,使它焕发出灿烂的光芒。”李天顺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神情。
新闻推荐
三大景区推出门票优惠多项产品助阵特色旅游 新泰2018年好客山东贺年会精彩纷呈
□记者刘培俊通讯员肖根法报道本报新泰讯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4月10日,新泰推出2018年好客山东贺年会,邀请八方游客前来。同时,新泰莲花山景区、和圣园景区、朝阳洞景区春...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