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糊
搅匀
摊制
技艺
薄如蝉翼色如金
折叠
包装
鏊子
“楼德煎饼”历史悠久,因其营养价值丰富、松酥柔软、便于存放、易于携带等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楼德煎饼”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产地新泰市楼德镇,1998年5月,该镇被中国农学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煎饼第一镇”。如今,楼德煎饼已颇具规模,在当地成立了合作社,楼德煎饼加工技艺也在2016年6月份被评为泰安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张煎饼包天下”,从春秋战国时期延续至今,楼德煎饼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锅灶尽失,将士饥饿困乏,亮便让伙夫以水和谷物为浆,将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当地人便以铁制成锣状的煎饼烙,此煎饼制作方法遂为楼德一带的居民效仿,世代相传,一直为楼德一带民间的主食。直至20世纪60年代,楼德地区各村片片有石蹍,家家有石磨,户户有铁鏊子,以用于制作煎饼。
楼德煎饼以优质小米、玉米、高梁、大豆、地瓜、花生、芝麻、核桃、胡萝卜等杂料为原料,粉碎成糁,磨成细糊,摊在鏊子上,用边烙边刮的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成为当地农民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为做大做强这一地方特色产业,新泰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予以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先后成立新泰市楼德煎饼研究所、新泰市楼德振兴煎饼专业合作社、新泰市楼德镇合盛煎饼专业合作社等研究、开发、推广组织,现生产方便型、普通型、营养型、保健型、礼品型等5大系列50多个花色品种,年产量2500万公斤,在省内外30多个城市设立了销售处,远销到辽宁、吉林、河北、河南、香港、澳门,使楼德煎饼实现了由“主食”向“主业”的跨越,成为当地助农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记者 王文正 图/文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1日讯(通讯员王亮孙兆营)近日,随着新泰市小协镇光大养猪场与贫困户帮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托管养殖扶贫新模式正式在新泰市铺开。这是新泰市畜牧兽医局严格落实上级扶贫工作精神,发挥畜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