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孙子穿过了,这些鞋刘隋可舍不得扔。无论是儿子,还是孙子和孙女,都是穿着刘隋做的虎头鞋长大的。
东庄村是宁阳县东庄镇的驻地村之一,虎头鞋制作技艺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曾在这里流传甚广。如今,三五妇女聚在一起做鞋话家常的场景早已不见踪影,这心口相传的传统手工艺正随着老手艺人的离去而逐渐消失。
刘隋是东庄镇西韩村人,自从1982年嫁到离家4里地的东庄村后,一家老小的针线活她全包了。“俺娘手巧,打小跟着她学,比着葫芦画瓢,我的针线活在大姑娘里算是顶好的。”刘隋说。
“亲戚邻居家的孩子也穿我做的鞋。”刘隋说。虎头鞋虽说带“虎头”,其实鞋既有虎头也有凤头。“只要有纸样,做啥鞋头都行,虎头鞋说到底就是长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的念想。”刘隋善做鞋,但画纸样并不特别在行,如今很多纸样还是从娘家带过来的。
从搓麻线、纳鞋底,到做鞋帮、绣虎脸、掩鞋口,再到把鞋帮和鞋底缝合,一双完整的虎头鞋才算合格,之后还要绣上精美的图案和提鞋的鞋页根才算大功告成。“小时候都是先搓麻线,现在这道工序早没有了,都是用一些五颜六色的成品棉线替代。”刘隋说。做鞋底是个耐心活。先用面浆糊粘四五层粗布做成一张布垫,然后晒干,再照着鞋样剪出鞋底外形,这样三四张布垫封边,最后纳在一起就成了虎头鞋的鞋底。
纳鞋底后便要缝鞋帮。刘隋从针线筐里捧出一堆鞋帮纸样,从中找了一个很小的鞋帮纸样放在红布上,然后用红线将其缝在一起,纸样中间放了一层棉花,然后再放上其他颜色的布做内衬,将棉花裹在中间。“鞋帮是两个小样缝在一起的,这样的鞋帮才算完整。”
“纳底容易,绣花难。”刘隋说。虎头鞋的脸样大多是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所以虽说都叫虎头鞋,但谁家的虎头鞋都不一样。“不少心灵手巧的妇女能记住脸样,俺娘教俺的几个脸样,我闭着眼都能画出来,画出来就比着纸样绣。”刘隋喜欢从虎鼻子开始绣,然后是眼睛、眉毛和嘴巴,最后才是虎须。“还要选一块好看的正方形布块,缝成提鞋的鞋页根,一双虎头鞋就做完成了。”
不光是虎头鞋,家里孩子玩的游戏沙包和五彩福袋等,也都是刘隋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只不过,今年59岁的刘隋眼已花得厉害,手也有些颤,画样、绣花的活她干不动了。家里的几双虎头鞋还是前两年孙子和孙女穿剩下的。“我可不舍得扔,虽说破点,但还能穿,颜色都还鲜亮呢。”刘隋想着,等孩子长大了,这也算是个念想。
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
通讯员陶东宁李娜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重点工作攻坚的繁重任务,宁阳县人民法院把创优法治营商环境作为精准服务县域发展的...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