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闻 新泰新闻 肥城新闻 宁阳新闻 东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泰安市 > 宁阳新闻 > 正文

从一个人做好事到带动“一群人”做奉献,82岁老人刘奉阁 学习雷锋一辈子

来源:大众日报 2019-03-08 11:3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姜言明刘涛

本报通讯员赵峰郑飞

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82岁的宁阳县奉阁志愿团团长刘奉阁早早来到活动点,和几十位团员一起进行慰问节目排演。这段时间,奉阁志愿团自编自演了一台“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文艺节目,从3月5日开始,志愿团就要到学校、社区、广场、敬老院进行文艺演出。

刘奉阁今年82岁,从知道雷锋事迹那天起,他就把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退休之后,他始终坚持“活着一分钟,奉献60秒”的精神。尤其是退休以后的20多年,他做的好事难以计数,是当地有名的“活雷锋”。他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山东省“模范老人”、泰安市道德模范、泰安市“文明市民”、泰安好人等荣誉称号。

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

刘奉阁是群众身边的“活雷锋”。1964年,刘奉阁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宁阳县农业银行,正赶上洪涝灾害,他主动申请到受灾最严重的公社营业所工作。到各村工作时,遇到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他就解囊捐助;谁家有病人没钱治疗,他就请医煎药送医院。因为做了这些善事,村里把一面写着“活雷锋刘奉阁”的大镜子从乡下赶了几十里路送到县城来,“活雷锋”也由此而得名。

1999年,刘奉阁听说济宁老家修路,主动送去7200元钱,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踊跃捐款,终于把村里北路修了起来。2001年,刘奉阁的母亲患病,他回到老家精心伺候,当时村里的南路泥泞不堪,刘奉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天他都抽空整修低洼不平的路面,整整修了3年才将路垫平,村“两委”专程为他赠送了“大善人刘奉阁”的功德匾。岱岳区一名白血病患者没钱治病,他捐款;宁阳一名大学生换骨髓,他奉献爱心;同事的孩子患糖尿病换肾,他拿出6千多元;汶川、玉树大地震,他带头捐款6千多元;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又向组织缴纳了3千元特殊党费。

只要能帮的,就要帮

他是群众身边的主心骨。退休那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阵敲门声把他惊醒,一名手足无措的老太太泣不成声地说:“老刘快不行了!”

“老刘”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刘奉阁急匆匆跑到病人家里,把病人背到人力三轮车上,立即奔向三里地外的医院。病人去世时儿女不在身边,刘奉阁挽起袖子就给老人穿衣整容,让他干干净净一路走好。

刘奉阁对少年儿童更是倍加关爱。10年前,他就在暑假给小区的学生们举办了“少儿花朵拳剑学习班”,并自费造剑三十多把,组织孩子们集中写作业,一起学习拳剑,在学习班上给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教育他们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教导孩子们成为国家栋梁。

2012年,他被聘为宁阳县第一小学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讲历史、讲传统,传递革命精神。

人要有劲头,奉献不停步

刘奉阁年轻时就做小区志愿者,一年365天热心服务居民。家属院200米长的胡同,他一扫就是30年。

退休后的刘奉阁更是“名正言顺”地把“副业”揽在了身上:治安巡查员、水电义务维修员、调解员、情绪疏导员、卫生管理员……在刘奉阁的倡导下,2005年家属院成立了居民管委会,由老党员任楼长。现在,谁家闹矛盾了,谁家需要帮助了,都直接到管委会来求援。

2013年,由退休老同志组成的奉阁志愿团成立了,成员最大82岁,最小51岁,刘奉阁任团长。志愿团有一本《功德簿》,记录着志愿团及成员所做的每一件好事,现在已经密密麻麻记录了1000多件。2016年,刘奉阁发动志愿团成立了以救命、救灾、助残、助学为主题的慈善基金会,他率先捐款5千元,其他成员捐款均在千元以上。为了维护城市形象,2017年奉阁志愿团主动参与到县城环境整治工作中,他们与环卫工人一起清扫路面、捡拾垃圾。现在,志愿团已有135名成员,刘奉阁实现了从一个人做好事到带动“一群人”做奉献的转变。

人退休,思想不能退休

为丰富退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刘奉阁创办了宁阳县老年大学分校,建立老年人活动站,成立夕阳美艺术团,吸收有文艺特长的30多名团员,每年到社区、部队、学校和广场公益演出40多场。

他还带领奉阁志愿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文艺创作,编排小品、戏曲等文艺作品50多个,《不忘党恩、永跟党走》《喜庆十九大》等节目思想性、教育性强,成为每次必演的保留剧目。刘奉阁一直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天不管有多忙,他总是坚持学习两小时,仅退休后的20年就写下了6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从一年到几十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刘奉阁老人用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与无私奉献,感召、引领越来越多人的跟随。2013年刘奉阁创建奉阁志愿团,2014年经批准成立奉阁志愿团党支部,凝聚发展成员300多人。

如今,刘奉阁已步入耄耋之年,可他依然在忙碌着。刘奉阁签订了一份捐献书,他要在生命终结时,捐出眼角膜和遗体。他说,这是自己要做的最后一件好事。

新闻推荐

解疙瘩,顺民气,促和谐 宁阳城乡活跃着2343名“和事佬”

农村大众报宁阳讯(通讯员薛杨)“老刘的去世给你们家庭带来很大影响,是我们对不住你们,我们公司愿意给付赔偿金、生活费...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一个人做好事到带动“一群人”做奉献,82岁老人刘奉阁 学习雷锋一辈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